阅读记录

第46章 杂庄严天[2/2页]

度尽六道怎么少得了我 夏亚52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急于闭关,那他既没有足够的功德,也缺乏必要的修行功夫,又怎能期望有人来护关呢?此外,在闭关前的半年时间里,还需要有大德高僧对修行者进行开导和教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修行观念和方法。如果修行者没有正念和发心,或者不懂得如何用功,那么闭关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反而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佛门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对佛法有了一定的参悟和领悟之后,才能够进入深山闭关修行;只有在真正开悟之后,才适合进行闭关。闭关绝对不是一件可以随意对待的事情,它需要修行者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持午:这是一种修行方式,意味着过了中午之后就不再进食。在修行的过程中,少食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进用功。因此,如果有合适的因缘,修行者可以在修行的某个阶段尝试一下这种方式,但切不可将过午不食作为一种标榜或炫耀的资本。特别是在佛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方法,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方便有多门,修行的法门也是多种多样的,佛法就有八万四千种之多。所以,我们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包容不同的修行方式。
     五、参学:又被称为参访,它指的是到其他的丛林道场去参访学习。通常情况下,修行者会在每个地方居住三到五年,然后再换到另一个地方,同样也是居住三到五年,如此反复。经过一二十年这样的参学过程后,修行者就会被称为老参。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参学的过程,对各种规矩和礼仪都不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威仪,那么他就会被称为新参,甚至可能常常被人讥笑为冒失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化冬:
     在广袤无垠的大陆丛林之中,时光悄然流转,当秋天的脚步轻轻踏来,寺院的僧众们便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旅程。他们怀揣着平安符,踏上了拜访信徒的道路。
     每到一处信徒的家门,僧众们都会微笑着递上那饱含祝福的平安符,而信徒们则会以一碗米作为回礼。这看似简单的交换,却蕴含着深深的意义。这一碗米,不仅是对僧众的供养,更是一种信任和感恩的表达。
     通过这样的方式,寺院的僧众们在秋天里化冬,收集到了足够的道粮。这些道粮将支撑他们度过一年的时光,让他们无需为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担忧,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修行佛法。
     与每年举办一次以吃为主的供僧活动相比,化冬的意义更为深远。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僧众与信徒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纽带,彼此相互扶持,共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七、普说:
     在寺院的修行生活中,学僧们常常会有独自向师父请教佛法的时刻,这被称为独参。然而,当师父在丈室或法堂为大众说法时,这种场合则被称为普说。
     普说是一种面向全体僧众的佛法讲解,师父会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佛法的智慧传递给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学僧们可以共同聆听师父的教诲,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成长。
    喜欢。
  

第46章 杂庄严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