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包大人来了[2/2页]

度尽六道怎么少得了我 夏亚52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离世,包拯悲痛欲绝,在双亲的墓旁搭建起简陋的草庐,执意守孝,迟迟不愿离去。乡亲们纷纷前来劝慰开导,希望他能重新振作。直至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方才前往京城接受选拔,获得任命成为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府。这座城市以其精美的砚台而闻名于世,但在此之前,历任知府却利用向朝廷进贡的机会,大肆搜刮远超贡品数量数十倍的砚台,并将它们作为礼物赠予当朝权贵们。然而,包拯上任后却下令只按照规定数量制作砚台以供进贡之用。他在职期间始终坚守廉洁自律原则,即使任职期满一年即将离开时也未曾带走任何一方砚台归家。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入京担任殿中丞一职。后来经过御史中丞王拱辰推荐于同年十一月获任监察御史里行并改任监察御史职务。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八月包拯肩负重任出任契丹正旦使出访辽国圆满完成外交使命归国复命 。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四月包拯转任尚书工部员外郎同时兼任直集贤院及陕西转运使等要职 。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五月初二包拯又调任至河北路担任转运使六月二十二日奉诏回京出任三司户部副使一职 。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荣膺天章阁待制头衔并执掌知谏院事务 在任期内他屡次直言不讳地抨击那些位高权重且备受宠幸的大臣甚至恳请圣上罢免所有由宫廷内部赐予的特殊恩宠赏赐 。
     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阳春三月,包拯被外放担任河北都转运使一职,并加封龙图阁直学士。
     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八月,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 [29]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嘉佑三年(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嘉佑四年(1059年),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由于买土豪的财产,被包拯上章弹劾,最后被免官;由宋祁接任,包拯又继续弹劾;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
     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三月份,包拯又进一步升迁至给事中的职位,正式担任三司使这一要职。然而短短数日之后,他便被调往礼部担任侍郎,但包拯毅然决然地推辞了这个任命。
     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五月份,正当包拯在枢密院处理事务之时,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卧床不起。同月二十四日,这位备受尊敬的官员不幸离世,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为了表达对包拯的哀思,皇帝还特地宣布停止上朝一天。朝廷追赠包拯为礼部尚书,赐予他谥号“孝肃”,以彰显他一生的功绩和品德。
    喜欢。
  

第124章 包大人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