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我必帮刘虞杀你![1/2页]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三月流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蔡邕,是汉末大儒。
     建宁年间,蔡邕的主要任务,是在东观修史。
     至熹平年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离圣人着述的时间太过久远,文字多有错误,容易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他联合堂溪典、杨赐、马日(mì)磾(dī)等人,上书刘宏,请求订正六经文字。
     随后,蔡邕等人将这些修订好的经典,雕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口,任由儒者学生观看。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熹平石经。
     也是刘宏在位的主要政绩之一。
     熹平石经完成后,光是慕名前来观看临摹的士子,一天之内就多达千余人,停滞的马车将整个雒阳的街道都堵的水泄不通。
     蔡邕也因此被无数士子奉为老师。
     光和元年,天下异象颇多,刘宏下诏询问消除灾异的办法,蔡邕上书,认为是妇人和宦官干政,才导致天生异象。
     结果这封奏章被中常侍曹节看到了,因此怀恨在心,让另一个中常侍程璜陷害蔡邕,蔡邕也因此入狱。
     (东汉时期一共有三个曹节,一个是刘宏身边的宦官,一个是曹操的太爷爷,一个是曹操的女儿。)
     后来,刘宏爱惜他的才华,又有吕强为他求情,于是免了他的死罪,将其流放到了朔方郡,接着又迁到了五原郡。
     过了没几个月,刘宏趁着大赦天下的机会,赦免了他的罪过,允许他回陈留老家。
     不过蔡邕在启程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设宴为他送行,酒酣耳热之时,邀请他一起跳舞。
     蔡邕嫌弃王智是宦官王甫的弟弟,不肯理他,结果得罪了王智。
     随后王智便上书朝廷,诬告蔡邕诽谤朝廷,其他怨恨蔡邕的宦官,也一起诬告。
     蔡邕心中害怕,跑到江东避难去了。
     刘宏对此心知肚明,但因为爱惜蔡邕的才华,不舍得杀他,便任由他在江东逍遥,不曾追捕。
     “蔡邕歇了这么多年,也该出来干活了。”刘宏对张让道:“除去圣旨外,你再给蔡邕送一封信,告诉他,到了渔阳之后,好好教导朕的妹婿。”
     “唯。”张让大喜。
     有了这封书信,想来蔡邕不会拒绝。
     事总算办成了。
     ......
     渔阳。
     张新看着信中“蔡邕”两个大字,一脸兴奋。
     陈留蔡伯喈,旷世逸才!
     虽然蔡邕不像田丰沮授那般,是个谋主之才,但对于现阶段的张新来说,蔡邕能给他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大于田丰沮授等人!
     田丰沮授虽有良平之奇,却也只是州郡名士而已。
     况且渔阳长史和渔阳太守都是朝廷敕封,二者不过同事关系。
     哪天朝廷一纸调令,说走也就走了。
     但蔡邕不一样,他可是天下名士!
     若是能得蔡邕认可,为他在士林中说上几句好话,将来他再招揽人才,会变得十分轻松。
     就连张让也在信中和他说,让他好好把握机会,若是能得蔡邕认可,对他的将来大有裨益。
     曹操认识吧?
     算是蔡邕的半个弟子。
     王粲(càn)认识吧?
     建安七子之一,也是蔡邕弟子。
     顾雍认识吧?
     东吴丞相,江东俊杰,也是蔡邕弟子。
     更别提蔡邕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大文学家!
     文学家家里有什么?
     书啊!
     张新想要普及教育,缺的是啥?
     书啊!

第73章 我必帮刘虞杀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