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07章 膨胀野心与脆弱根基[2/2页]

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 愚拙夫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是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年轻军官,他们怀揣着书本上的战术理论,却连坦克的发动机盖都没亲手打开过;剩下的则是被强征入伍的中亚牧民,许多人甚至听不懂俄语指挥,只能靠手势和少数翻译传递命令。
     三个火炮师也非常拉胯,主要是没有进行连续不断的训练,虽说为了抵抗华夏,可华夏根本就没有扩张的意识,对于这方面,东部军区及熊国高层都心知肚明,如果华夏有心扩张,就不会只拥有几百万军队,以华夏的人口基数,再增加三倍也不觉得特别,更何况,还有厚重的国家实力做支撑。
     更致命的是,这十三个师均未经历过实战洗礼。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熊国本土已有近七年未曾响起过枪炮声,东部军区更是长达七年没有参与过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士兵们在和平环境中逐渐消磨了斗志,训练场上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鲜少有人见过真正的战场硝烟。有老兵私下里说:“现在的演习就像演戏,坦克在预定路线上跑一圈,炮弹往空地上打几发,就算完成任务了。真到了战场上,遇到敌人的伏击,恐怕连炮口都不知道该对准哪里。”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熊国战后的国防政策密不可分。战争结束后,国家重心迅速转向民用经济,军费预算被大幅削减,东部军区的年度训练经费甚至不够为每个师配备足额的实弹。坦克和装甲车的维护也成了难题,许多装备因为缺乏零件而常年停放在车库里,锈迹斑斑的履带早已失去了转动的活力。有一次,国防部长视察东部军区时,看到一群士兵正在用木槌敲打坦克的履带板,一问才知道,是因为缺乏润滑油,只能靠这种原始的方式让履带勉强活动。
     即便如此,熊国高层中仍有不少人对这支部队充满信心。他们沉浸在二战胜利的荣光中,认为只要凭着庞大规模的兵员和钢铁洪流般的气势,就能吓退任何对手。尤其是在收回贝加尔湖地区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这些从未经历过失败的政客们,将东部军区的这十三个师视为实现野心的工具,却对其背后隐藏的危机视而不见。
     东部军区的指挥官们却清醒得多。他们每天面对着残缺的装备、松散的军纪和薄弱的训练,深知这支部队的真实战力。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老将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现在就像一个拿着钝刀的巨人,看似强大,实则连一块坚硬的石头都劈不开。真要打起仗来,这些所谓的坦克师和装甲师,恐怕只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但这样的担忧很快就被淹没在狂热的扩张情绪中。随着对阿呼国进攻命令的下达,这十三个师开始仓促集结。士兵们背着崭新的步枪,登上布满锈迹的坦克,在军官的呵斥声中缓缓驶离营地。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而东部军区的命运,乃至整个熊国的未来,都将被这支部队的行动所左右。
    喜欢。
  

第807章 膨胀野心与脆弱根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