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去市里太远了,5个小时的路程呢,这真的要人命啊。”
听到何大清这话,娄振华立马改口道:“那这样,咱们去县里的饭馆吃一顿好了。”
见是这样,何大清并没有拒绝,
“好,亲家公,那就有劳了。”
随后在一阵闲聊后,娄振华就带着楚云,还有何大清一家人去县上的饭店吃饭了。
当然吃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菜。
众人边吃边聊,在经过一阵闲聊后,何大清一家基本对整个渝川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楚云也是说出了自己安排他们过来的目的,
“姐夫,大姐,柱子,其实这一次我将你们弄过来主要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想将这个渝川的西南地区,暂时打造成一片净土,而这个西越县就是我的初始点,我希望以后姐夫你可以肩负起这边治安的责任,前往不要出现什么乱子。”
听到楚云的这番话,何大清立马保证道:“放心吧,小云,我一定会好好地管好这片区域。”
楚云见自己姐夫做出了保障,就开始将这边的一些细节都详细的说明了一下。
..............................
而从大杂院那边过来的许家,全都被安排在133厂上班,唯一的区别就是福利待遇比之前稍微好了30%,而且这里的物资非常的充沛。
购买东西就是用粮票和钱,但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这个133厂专属的供销社,什么都能买到。
比如猪肉,牛肉,鸡肉,大米,面粉等。
最夸张是的有一些东西连49城供销社都没有,比如糖果,巧克力,可乐,还有一些小家电。
这样的物资待遇,给许家人都看笑了,他们原本以为可能跟着何大清他们一家过来会吃苦。
现在看来,那是直接翻身当家做主了,不仅待遇提升了,环境好了,吃得也给力。
当然除了许家外,楚云还从各地调来一些机械方面的能人,加入这边,再从附近的几个县招揽了一些工人。
楚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不许外出,全家都定居在这边,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居有定所。
当然这样的条件在灾年那真是的优待,当地的群众踊跃报名。
为了改善整个渝川的粮食产量,以及应对旱灾。
他在西南地区各个县推广各类改良作物,水稻,旱稻,小麦,都是高产,耐抗,耐涝,耐旱。
虽然现在种植时间上有点晚,但是起系统空间内的物资完全够这边地区的百姓撑到今年秋收。
....................................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59年7月,整个渝川境内,相比于其他受灾地区,西南这边那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不仅当地群众丰衣足食,而且还都有工作,待遇方面根本不输在蓉城内的居民。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渝川各地的群众自发的朝着西南这边迁徙。
喜欢。
第367章 安置,西越县133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