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堪称东南亚海上霸主,其技术水准与战术灵活性远超安南北方的郑氏水军,甚至令东亚海域的明朝残舰与初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形见绌。这支舰队的灵魂人物阮福源——这位六十八岁的34;安南李勇34;,正以海盗王般的狡黠与战略家的远见,重塑着南洋海权格局。
自十六世纪末掌控会安港以来,阮氏政权便通过葡萄牙、荷兰商人构建起庞大的火器贸易网络。佛郎机炮的引进不仅让阮军火力实现跨代飞跃,更催生了本土军工体系:顺化船厂流水线般年产23艘盖伦战舰,会安铸炮工坊在葡萄牙技师指导下,每年可铸造数百门红夷大炮。至1620年代,其混编舰队已形成40余艘西式盖伦船为骨干、百余艘本地艚船为辅的作战集群,部分精锐战舰甚至配备双层炮甲板与精准的弗朗机炮。
军事工程学的突破更添威慑力。由葡萄牙工程师设计的岘港棱堡与顺化34;葡萄牙城墙34;,将欧式棱堡要塞与越南传统城防完美融合。这种34;海陆炮火协同34;体系使阮军能在港口与内河形成交叉火力网,就连荷兰战舰亦不敢轻易靠近。
阮氏水师的战术体系堪称17世纪东南亚的海上革命:200300吨的盖伦旗舰担负决战与封锁重任;轻便的朱印船式艚船凭借桨帆机动,在近海与河口上演34;海上游击34;;巨型竹筏船可载数百士兵实施两栖突击;大量中小型船只则专精于湄公河三角洲的浅水作战,完美克制西方深吃水战舰。
实战记录印证着这支舰队的恐怖战力:去年攻占占城潘里港的战役中,阮军以火炮封锁海岸、艚船输送陆战队,一举切断占城补给线并实施登陆作战,彻底掌控占城海岸线。随后南侵高棉的军事行动更展现其海权思维——移民船队与补给线始终处于战舰保护之下,湄公河三角洲水道渐成阮氏内湖。持续二十余年的郑阮战争(1627今)中,阮军凭借海云关封锁令郑氏陆军寸步难行,多次击退对方水军反扑,将中部沿海变成事实上的34;海上长城34;。
经济基础的雄厚更令人咋舌。作为东亚东南亚贸易枢纽的会安港,华商、日商与葡商在此云集,关税收入直接转化为海军军费。尽管控制区仅60万人口,阮氏却能维持45万常备军,这种34;全民皆兵34;的模式若复制到整个南洋,恐怕连称霸东海的郑芝龙也要甘拜下风,郑芝龙的格局比起他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次暴风把联合舰队刮进占城潘里港,意外的把阮主驻守占城的分舰队全歼,如何打阮主,李勇、龚其胜和周壳开了个紧急碰头会,因为明军是突袭占城,阮主阮福源正在精心准备与郑主的第二次大战(1627年双方发生了第一次大战),这边发生的突变,这哥们应该还不知情。
三天后崇祯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清晨,蔡三口中喊着:“打劫!打劫!”,带着10艘武装福船花枝招展的挂着黑色骷髅旗冲进平静的会安港,见船就抢,见房就烧,顺便把会安的火炮作坊给轰了个稀烂,一个时辰后,蔡三一看怀表差不多了,把手中的华子烟头往海中一弹,吹了个口哨:“风紧!扯呼!”
喜欢。
第230章 安南谋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