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逛旗舰店[1/2页]

水煮大明 嗒嗒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际,李勇已经穿越两年多的时光。实际上,为了生存,他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一直生活在自己内心或自己已经改变的世界里。今日,在已经明确的婚姻关系汤沈二美的要求下,他首次以轻松的心态,准备深入体验了大明的市井文化和民间生活。他准备去逛松江的庙会和灯会,虽然大明已显颓势,但江南独秀之一的松江依然繁华。在四匹马拉的四轮马车上,李勇享受着左拥右抱的惬意时光。的确,名分既定,进展迅速,但对李勇来说非常遗憾的是,在凶悍的攻击下,只能仅限于此。而张杰带领的骑兵队伍,一前一后地护卫着,却无意中破坏了这份氛围。
     在繁华的松江,松江布的名声如雷贯耳。自元、明两代以来,棉纺织业南北普及,而松江的织造技术更是精湛无比。明代的帝王将相也青睐松江棉布作为服饰,康熙年间的《松江府志》记载,“明时,御用近体衣,皆松江三梭布”。正德皇帝登基后,正式将松江布定为贡品,这使得松江布的声誉更加显赫,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采购。松江棉布已发展出四大系列,包括三纱棉布、番布、混纺布和药斑布,其中飞花布、三梭布、尤墩布、云布、斜纹布、丝布等都广为人知。松江布以其优良的质地和绚丽的花饰而闻名,具备优质、时尚、价廉等特色。尽管明代全国多地的棉纺业都蓬勃发展,如河北冀州的紫花布、贵州遵义土布、浙江乌镇布等,但它们的品质均无法与松江布相媲美。因此,《天工开物》中记载:“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松江布的辉煌同样铸就了松江府城的繁荣,在明朝时期,松江大街已经绵延超过十里,成为了“人口众多,居民密集”的“东南一大都会”。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为集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朱泾镇变成了“万家灯火似都城……商贾往来频繁,满载而归,至今仍被誉为小临清”的繁华市镇。与此同时,金山大华纺织公司的成衣旗舰店也开设在这条最繁华的街道上。
     李勇指派了那个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人的张杰,带领手下换上便装,在远处进行警戒,以免惊扰到民众。他带着二位女士愉快地逛起了面积超过千平方米的大型成衣店,这是他亲自将其命名为“松江大华时装旗舰店”。他宣称,以后每个府城的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区,都要开设一家在当地规模最大的大华时装店——旗舰店。店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销售全码(按身高每两分一个区间)的成衣,款式既有传统风格,也有李勇所引领的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创新设计。店内布局开放,放着成排的落地衣架,顾客可以自由地触摸和试穿衣物。旁边还设有非常人性化的试衣间,配备了罕见的落地镜,这在大明是独一无二的。从顾客流量来看,松江的高端人群对这家店情有独钟,店内挑选和试穿衣服的人络绎不绝,甚至门口已经需要排队限流。高端的氛围已经营造得淋漓尽致。
     李勇带着两位女士在门口排队等待了约一刻钟,随后随着人流涌入店内。一进去,两位女士便消失在人群中,李勇只得独自一人,无聊地一路看过去。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大华时装店的棉布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所织出的布料明显比松江其他商铺销售的手工织布更为细密,质地更为柔软,花纹也

第69章 逛旗舰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