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眼中含泪。
韩烈没有下令围捕,也没有质问过往。
他只是缓缓抬起手,从怀中取出一块未经雕琢的木牌,边缘粗糙,未曾刻字,静静躺在掌心。
第303章 名字刻在石头上,可刀刻不动心(续)
寒风割面,如刃贴肤。风脊岭外,枯草伏地,仿佛连大地都在屏息。
韩烈立于崖前,身形如铁铸般不动。
他面前,十余名从敌营逃出的士卒踉跄跪倒,泥污染衣,脸上分不清是泪是汗。
他们曾是幽冥阁的走卒,手染同袍之血,如今却如迷途羔羊,跋涉百里,只为听一句——“你还算人吗?”
但韩烈不问罪,不审过往。
他只从怀中取出一块粗糙木牌,未雕未琢,未染未饰,像一段刚从树上砍下的枝干,边缘还带着树皮的裂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木牌递向为首的士卒,声音低沉却如钟鸣山谷:“写下你父亲的名字。若他为国战死,你便是麴家军子孙。”
那士卒浑身一震,手指颤抖如风中残叶。
他曾是幽冥阁刽子手,亲手斩下七名边军旧部头颅,只因主将一句“清肃叛逆”。
他早已忘了自己是谁的儿子,只记得刀锋入骨的声音。
可此刻,他跪着,接过木牌,指尖触到那粗粝的木质,忽然觉得心口一烫。
他咬破指尖,以血为墨,在木牌上一笔一划写下——“赵九斤”。
风忽然静了。
韩烈瞳孔微缩,呼吸一滞。
他死死盯着那三个字,仿佛被雷击中。
赵九斤……那个在火海中将他扛出重围、背着他冲出三道火墙的亲卫统领,那个为护麴将军幼女而断后战死的汉子,那个他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恩人!
“你……是你爹的儿子?”韩烈嗓音沙哑,几乎不成调。
那士卒低头,泪水砸在木牌上,晕开血字:“我七岁失散,被流民所拾……长大后只知自己姓赵,不知父名。直到昨夜,我在溪水里看见他的名字……浮在水底,像在等我。”
韩烈仰头望天,眼眶发红。
他缓缓抬起手,将那块染血的木牌高高举起,迎着风中残月,如祭军旗。
“你父战死那夜,亲手将我推出火海。”他声音震颤,却字字如钉,“他最后说的,是‘活着,替我看看太平。”
他低头看向那士卒,目光如炬:“今日你来,不是赎罪,是回家。”
话音落,风起。
其余降兵纷纷跪地,嚎啕大哭。
有人颤抖着接过空白木牌,有人咬指写名,有人对着风脊岭三堆青火叩首九次。
他们不是来求生的,是来寻魂的。
而此刻,敌营深处,夜未尽。
一声铜锣轻响,幽幽荡荡,破开死寂。
不是五更报时,也不是巡夜号令——那是早已失传三十年的夜祭令,麴家军独有的暗律:三短一长,再三短,如泣如诉,如魂归来。
守卫惊起,提刀四顾,营中无影无人。可当他们抬头望向营墙——
刹那间,血液冻结。
整面北墙,不知何时被炭笔涂满密密麻麻的名字。
有老卒、有小兵、有连名册都未录的伙夫,每一个名字都歪斜却清晰,像从地底爬出的遗言。
而在最中央,八个大字赫然入目:
“韩烈未死,忠魂归来。”
炭迹未干,风一吹,灰屑飘落,如纸钱纷飞。
关内,牛俊逸正执棋落子,忽有细作疾步而入,伏耳低语。
他指尖一顿,黑子悬于半空,眸光骤然转冷,继而缓缓扬起一抹笑意。
“他们开始自己写名字了……”他轻声道,唇角微勾,“下一步,该让他们自己烧营。”
夜更深。
风脊岭三堆青火依旧静静燃烧,火光映照溪底——那些刻在石上的名字,正随水流缓缓发亮,如血浮出。
而在敌营粮草重地的地底深处,一口陶瓮静静埋藏,瓮身无痕,瓮底却有一行极细的刻字,深如刀凿,无人得见。
喜欢。
第303章 名字刻在石头上,可刀刻不动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