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倚在相国府的榻上,指节敲着案几上的地图,铜酒樽里的烈酒晃出琥珀色的光。
吕布、牛辅、李傕、郭汜、董旻、李肃等人环立两侧,气氛有点沉滞。
“诸位,”董卓忽然开口,粗哑的嗓音像磨过铁石,“最近老夫有一困惑,当初的雁门侯赵剑,平鲜卑,收黄巾,定凉州,可谓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人物。
他辞官为民只是给灵帝做个样子,如今灵帝已驾崩多时,云州、凉州两地却异常安静。
诸位先说说赵剑为何要悄无声息?”
几个人里,唯李儒才智过人。
众人看着李儒。
李儒上前一步,袍角扫过案前的铜熏炉,带出一缕青烟:“相国所见极是。赵剑沉寂,恰是其老谋深算之处。”
“卑职觉得他一直没有动静,应该是有三。
其一,固根本。雁门军虽强,近十万兵马,一旦出征需要大量粮草补给。
这两年凉州、云州都推行‘屯田制,让鲜卑降部、羌人垦荒,又将黄巾余部、流民编入屯户,据说去年秋收,两州积粮有百万石。
他不发声,是要把根基扎得更牢。”
“其二,观风向。灵帝驾崩后,洛阳局势变化太大了,何进伏诛,宦官尽灭,如今相国执掌中枢。
赵剑一向自称忠于汉室,如今虽是相国掌朝,但汉献帝是天子,他若此时异动,可能是怕引火烧身。
不如蛰伏观望,等局势明朗再定进退,这是老狐狸的稳妥术。”
董卓点点头。
李儒继续沉声道:“最有一层,他在防后院。
云州,东部鲜卑头领魁头实力大增,兵力已达十万,正对雁门虎视眈眈。
赵剑若调主力南下,轲比能必趁机攻击中部鲜卑,他当年臣服了中部鲜卑,承诺要护佑中部鲜卑的领地。”
“至于凉州吗?”李儒冷笑一声,“我们都是凉州出身,赵剑要是由凉州出兵攻打我军,他得考虑考虑了,毕竟凉州有我们的根基。
还有那些被雁门军斩杀过的羌族部落,能不记仇吗?
一旦凉州兵马调动,多地就会出现防守薄弱,那时,假如我军派人回去策反,或是动用我们在凉州的力量,他凉州后院能安稳吗?
所以,在没有充足的粮草,没有把握稳定住后方之前,赵剑是不会出兵的!”
喜欢。
第278章 朝廷巨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