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日后。
     随着天子将礼部侍郎孙慎行弹劾内阁首辅于34;红丸案34;中失职的奏本留中不发,朝中的御史言官们就好似嗅到了腥味的猫一般,肆无忌惮的弹劾着前些时日才刚刚主持取得了34;辽东大捷34;的内阁首辅。
     一时间,无数道奏本如雪花般送入宫中,以至于颇有些洛阳纸贵的架势,使得诸多署衙的正常运行都是受到了影响。
     但对于朝野间的暗流涌动,紫禁城中的天子就好似毫不知情一般,始终没有做出半点反应。
     就连奉先帝遗愿,回京辅政的大理寺卿邹元标主动进宫面圣,想要前往乾清宫暖阁谢恩,也未能如愿见到年轻天子的面。
     消息一经传出,朝野再度沸腾,天子的这番举动好像证明着内阁首辅圣眷仍旧?
     可外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印象中,本应因复杂朝局而34;焦头烂额34;的天子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神采奕奕的立于暖阁的窗柩旁,似是在等待着什么人。
     ...
     ...
     巍峨的皇城中,身材魁梧的洪承畴正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心事忡忡的朝着位于内廷的乾清宫而去。
     他是福建泉州人氏,虽然幼时曾在私塾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很快便辍学务农。
     幸得彼时家族主脉的族人资助,这才得以继续学业,并于万历四十四年,以二十四岁的年纪进士及第,赐同进士出身,于刑部行走。
     因为政绩斐然,加上朝廷于万历四十六年遭遇了34;萨尔浒之战34;的惨痛教训,洪承畴便主动请缨,前往兵部就职。
     在兵部的两年多时间里,他自是不可避免的发现了京师勋贵与兵部之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34;勾当34;。
     为此,他不止一次想要向朝廷告发,但因为人微言轻的缘故,始终无法将奏本呈递至紫禁城,就连彼时的兵部尚书黄克瓒也在一声长叹过后,以34;洁身自好34;四个字结束了简单的奏对。
     或许是因为得到了兵部尚书的34;庇护34;,署衙内其余自甘堕落的袍泽们虽然依旧与他针锋相对,但始终未曾采取激进的手段进行报复。
     而他也因为34;洁身自好34;得以在天子处理京师勋贵蛊惑士卒的哗变的案子中34;置身事外34;。
     尽管已然漫步于巍峨的皇城脚下,但自幼性格沉稳的洪承畴仍是不免有些荒谬之感。
     他虽然自诩34;有勇有谋34;,但相比较朝野间挥斥方遒的衮衮诸公们,仍是有些相形见绌。
     似他这等人微言轻的兵部郎中,纵然有些才干,又是如何被高高在上的天子所知晓,甚至还要对他委以重任?
     虽说那叙州府位于帝国的西南边陲,距离朝廷中枢足有数千里之遥,并且自己将要担任的,还是34;入阁无望34;的浊官,但终究是正四品的知府。
     可回想起署衙中同僚幸灾乐祸的眼神,洪承畴眼神仍是有些复杂,心中百感交集。
     由前途一片光明的正五品34;京官34;,摇身一变为入阁无望的正四品知府,这怎么看都像是明升暗降呐。
    &nb

第209章 洪承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