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府依旧歌舞升平,但空气中却是弥漫着一股34;阴谋34;的味道。
     ...
     ...
     自洛阳府而出,一路向东而行,不过数百里,便是有34;八朝古都34;美誉的开封府。
     同样的时间,位于开封府城正中的周王府同样灯火通明,年过四旬的周王世子朱恭枵百无聊赖的坐于府中高台,听着远处街道尽头偶尔响起的三两声犬吠,神情很是恍惚。
     34;殿下,夜深了,您还是早点歇着吧..34;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小心翼翼的呼喝声在朱恭枵的耳畔旁响起,将其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34;是刘大伴啊,34;朝着来人点了点头,朱恭枵不置可否的询问道:34;父王可安歇了?34;
     34;王爷早早就睡下了..34;闻声,身着绯袍的34;刘大伴34;规规矩矩的回应道。
     现任周王朱肃溱身体不好,故而早早便将府中大权交予眼前的34;周王世子34;,生活作息极为规律。
     但与山西大同代王府的34;父子相疑34;所不同,周王朱肃溱与世子朱恭枵却是真真正正的34;父子情深34;。
     34;哎,孤可真羡慕父王呐..34;良久,周王世子朱恭枵便是轻轻一叹,意有所指的喃喃道。
     因为太祖朱元璋曾于洪武年间颁布诏令,藩王无诏不得出城,故而宗室藩王在享有超然地位的同时,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限制。
     在朱恭枵的记忆中,他除却在孩童时期,曾跟着自己的父王34;乔装打扮34;之后,短暂溜出了开封府城,草草见识了些城外的风景之后,便是再没有迈出过开封府城一步。
     为了排解34;寂寞34;,周王朱肃溱在二十余年前便开始尊崇佛教,平日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王府后院的34;佛堂34;中度过。
     反观他朱恭枵,许是没有34;慧根34;,始终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佛经提不起半点兴趣,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便是待在这高台,眺望开封府城百姓的一举一动。
     34;刘大伴,孤什么时候才能出城去看看呐..34;半晌,周王世子朱恭枵又是感叹了一句,神色很是落寞。
     他真想亲眼去瞧瞧城外的风景,更想效仿说书先生口中的34;侠客34;,行走天下。
     34;殿下..会有机会的..34;犹豫半晌,自幼便进周王府当差的刘太监终是不忍戳破朱恭枵的美梦,声音低沉的应和道。
     34;如今我大明百废待兴,天子的行事作风又与众不同,或许日后会有转机..34;提及紫禁城中的天子,老太监的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34;希望吧。34;落寞的点了点头之后,周王世子朱恭枵便恋恋不舍的将目光自远处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收回,转而有些萧瑟的返回了王府深处的宫殿。
     对于近些时日争论不休的34;宗室条例34;,他内心并无太多抵触,甚至隐隐还有些期待,毕竟这或许是他此生能恢复34;自由34;的唯一机会。
     正因如此,他方才没有理会在宗室间34;上蹿下跳34;的福王朱常洵,更没有随波逐流的随同他们一并上书中枢。
     法不责众?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
     昔日暗中蛊惑京营士卒哗变的勋贵们便是这般想的。
    喜欢。
  

第140章 法不责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