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天子婚事(上)[1/2页]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柯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月十七,速喜。
     用过早膳之后,朱由校便在司礼监掌印的陪同下,行至乾清宫深处的暖阁。
     此时的案牍右侧,早已摆满了通政司刚刚呈递上来的奏本,其中内容34;紧要34;的,已然被专门挑出,特意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供天子批阅。
     望着眼前如小山般的奏本,缓缓落座的朱由校便是轻叹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无奈之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愈发适应自己34;皇帝34;的身份,但也发觉自己眼下的生活距离所谓的34;醒掌天下权34;,竟是有渐行渐远之势。
     他曾听王安念叨,昔日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每日要处理的奏本多达千本之多,精力之充沛令人咋舌。
     正因如此,成祖朱棣34;靖难34;过后,便是亲手废黜了太祖朱元璋不准34;内官34;干政的祖制,开始倚重内官,替其分担政务。
     除此之外,成祖朱棣还不忘令朝中大臣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务,并初步建立了34;内阁34;的制度。
     自此,大明便的政务流程便趋近于完善,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本首先由通政司呈递进宫,司礼监呈报天子过目之后,交由内阁草拟处理意见,最后,再由司礼监报予天子批准。
     34;陛下,这几本紧要些,余下不打紧的,交由司礼监处置就是了。34;兴许是猜到了朱由校心中所想,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劝道。
     34;都拿过来吧。34;轻轻摇头,朱由校拒绝了34;王安34;的好意,如今大明正是34;百废俱兴34;的时候,他实在不敢有半点耽搁。
     34;遵旨。34;见天子执意如此,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便不再劝,但其老脸上却是涌现了些许欣慰。
     自天子继位以来,除却事关辽东的奏本之外,天子会将其留中不发,余下奏本大多能够在当日处理。
     其勤勉程度虽不敢说与布衣出身的太祖相比,但却比昔日的万历皇帝胜过无数倍。
     为此,朝中关于天子34;怠政34;的声音已然越来越少,纵然是最为苛刻的御史言官们,也不再34;无中生事34;。
     ...
     34;大伴,什么时辰了..34;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终是将最后一封奏本批阅完毕,并随口朝着一旁的司礼监掌印问道,表情有些凝重。
     这最后一封奏本,乃是陕西延安知府所奏,声称其治下的定边县连续三年大旱,导致今年百姓颗粒无收,粮价飙升,请朝廷酌情减免赋税。
     若无这封奏本,朱由校险些忘了,明末历史上还经历了世所罕见的34;小冰河时期34;,以至于全国各地灾情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虽说距离席卷并贯穿整个明末的34;农民起义34;还有几年时间,但这封来自于陕西延安府的奏本却是给朱由校彻底敲响了警钟。
     大明看似平稳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
     34;回陛下,马上就午时了。34;见朱由校的心情好似有些低沉,一旁的司礼监掌印赶忙低声回应道。
     言罢,还不待案牍后的朱由校有所反应,王安又赶忙低语道:34;刚刚勖勤宫的庄妃娘娘,派人来请您了..34;
     34;唔?34;轻轻活动了一下略有些僵硬的四肢,朱由校便于案牍后缓缓起身,行至半开的窗柩旁,朝着外间望去,脸上露出些许追思。
     这勖勤宫位于紫禁城东侧,距离大明太子的34;东宫34;慈庆宫也不过半炷香的

第48章 天子婚事(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