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那些倒霉蛋醒来后,经典的神志不清,可叹的暴毙而亡,基金会无奈地尝试采取其它方式,比如常用地在梦境里将他们唤醒,但参与行动的队员,至今也只能靠着维生装置,字面意思上活在梦里。
相较于那个事件,这里的梦境,内容的确有差别,但涉及的平民有数千人,比上次多了一个数量级。既然可以防范于未然,那在一切以人为本的纲领号召下,积极解决问题,自然就是亚洲站点的本分。
“那...档案里,真就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吗?我们一起做梦,也就拼拼数量,不会,又看运气吧。”
“差不多,是的。不过你在的话,总会有一些,别的发现吧。”
“哈,这...希望不是,总会比别人更倒霉一点。”
我这话说出嘴还没半分钟,驾驶员就告诉我们前方山区的天气情况突然变差,所以...得腿着上山了。
直升机在一个小水库边将我们放下,然后1225拿着导航指路,两个人开始“三百五十六里路呦~”在山峰间跋山涉水,让我明白,什么叫远看是风景,近看是枷锁。
好在这些年的基建项目足够普遍,除了进山的路,基本都是水泥路,偶尔路过老乡,还能在电三轮上搭一会顺风车。闲聊过程中,我们也得知了,有关那座“岚山观”的一些“野史”。
比起动不动就百来年历史的古刹,这个道观没有多深的历史底蕴,建观无非才百来年。建立者众说纷纭,比较官方的说法是某个落魄秀才暂避尘世,在此建房修行,后临瀑顿悟,建立山门。
野史就比较野了,有说是天降陨铁,削平了山峰,砸到了一个采药的村民,村民超凡入圣,在此留下山门。有说是,某皇亲国戚,在党争中落败,流落至此时被土匪掳走,结果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劝动了土匪向善,将寨子改成了道观.....
玄乎的开始,后面就是现实的平凡,道观虽然一直在山头屹立不倒,但从始至终都没什么名气,几次修缮也都是道士们自己集资,自己弄材料,自己修缮的。
因为前景的确不好,现在道观里就七个人,人最多的时候是在战乱年代,有百来人之,但除了寥寥几个道士,其他人无非是寻一个避难之所的苦命人。等到山河光复,也就下山各寻出路了。
名胜古刹向来是与名山大川相匹配,可这里山峰林立,乍看起来都没什么特色,加之没有历史底蕴,能撑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而撑到现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先前提过的那位梦音大师。
她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收养了二十七个孩子,虽没有多少人成年后依旧留在山上,但无论此后命途几何,都始终惦念着山上这个小小道观,捐钱送物,修路饰屋,曾经积攒的功德,成了道观存续至今的重要缘由。
某些意义上,儒释道三家都是通的,比如这次,当我们从大爷的车上下来后,“定风波”的小越野车就过来了,这是种“缘”,也是种“天机”。面对群山,不知这次,我们是不是就是那个“有缘人”。
喜欢。
第494章 山间一道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