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工,将为‘星际采矿工程专业25届01班,提供全部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并为每位同学,提供每月一万功勋点数的‘成长津贴。01班,将正式冠名为‘盘古重工班!”
     “我们‘昆仑矿业,将为02班的同学,提供每人一份‘创世星权,标的物是位于小行星带的一颗C型富碳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将由同学们在大学四年期间,自行组建团队,进行勘探、规划、乃至模拟开采。所有收益,归团队所有!”
     “我们‘九州神铁,没什么特别的。我们为03班的同学,每人准备了一艘小型的‘勘探者级练习舰。毕业时,这艘船,将作为毕业礼物,直接送给你们!”
     台下的新生们,包括张磊在内,都还处在一种极不真实的梦幻感中。他们感觉自己不是来上大学的,而是来参加一场瓜分宇宙的盛宴。
     他们的课程,也与旧时代的大学,截然不同。
     没有枯燥的理论课。他们的《天体物理学》,是在学校的球幕影院里,同步观看“神使”探测器从奥尔特云传回来的实时画面。
     他们的《材料力学》,是直接上手,切割从不同小行星带运回来的矿石样本。
     他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可能就是“请为火星赤道附近,设计一个可容纳十万人的、可持续循环的地下城市”。
     毕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形式。
     因为从他们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已经成为了各大公司争抢的“准员工”。毕业后的最低月薪,十万功勋点数,这已经是写在“赞助合同”里的、最不起眼的一条。
     随着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和大夏人在星际开拓中展现出的惊人活力,大夏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新京,取代了日内瓦和纽约,成为了新的世界中心。
     每天,都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国的飞船,降落在新京的空天港。下来的,不再是旧时代那些趾高气扬的外交官和资本家,而是一群群眼神中充满了谦卑与渴望的、来自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
     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学习。
     学习大夏的社会组织模式,学习大夏人的“开拓者”精神,学习他们是如何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拧成一股绳,爆发出如此恐怖的文明势能的。
     大夏语(夏语),在一年的时间内,取代了旧通用语,成为了太阳系内唯一的“官方语言”。无论是在火星的矿业基地,还是在天穹市的贸易港,如果你不会说几句流利的夏语,你将寸步难行。
     无数小国家,主动申请,希望将自己的“功勋体系”,并入大夏的系统,接受“普罗米修斯”的统一协调。他们放弃了一部分旧时代的主权,以换取一张能登上“大夏号”这艘星际巨轮的船票。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曾经在精密制造领域领先全球的“樱花财团”所在的岛国。
     在见证了大夏的崛起后,他们果断地选择了“全面融入”。他们将自己的工匠精神,与大夏的宏伟蓝图相结合,成为了“开拓者”级飞船最重要的引擎供应商。他们的国民,以能说一口流利的夏语为荣,以能被派往大夏的公司工作为最高荣耀。
     这种以大夏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并非建立在武力征服之上,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基于文明吸引力的“文化向心力”。
     因为,李长夜,这位新世界的神王,是大夏人。
     在大夏内部,对李长夜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宗教狂热的程度。
     他,早已不是一个凡人。他是大夏文明五千年历史上,所有英雄与圣贤的集大成者。
     是带领整个民族,挣脱大地束缚,走向星辰大海的“文明之父”。
     他的故乡,一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已经被列为“人类文明一号圣地”。无数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在这座城市里,呼吸一口“神王”曾经呼吸过的空气。
     大夏的每一个城市广场上,都矗立起了李长夜的全息雕像。
     他身穿黑色西装,背对地球,伸出右手,指向无尽的星海。雕像的底座上,没有刻上任何赞美的词句,只有一个简单的、由“普罗米修斯”根据全人类脑电波活动分析得出的词语——“未来”。
     无数新生儿,被取名为“长夜”、“星夜”、“念夜”。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李长夜万分之一的智慧与气魄。
     李长夜的生日,九月一日,被定为了全人类的法定节日——“启航节”。
     而在大夏,这一天的庆祝活动,比传统的春节还要盛大、隆重。人们在这一天,不会走亲访友,而是会举家来到户外,仰望星空,讲述着祖辈在地球上的故事,和自己对未来的畅想。
     然而,对于这一切,李长夜本人,从未做出过任何回应。
     他依旧待在“天穹市”的“神之心”内,仿佛一个冷漠的、理性的观察者,静静地俯瞰着自己亲手点燃的这个、无比璀璨与疯狂的黄金时代。
     他知道,当一艘船,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驶向从未有人去过的星海时,船上的狂欢,只是序曲。
     真正的挑战,是那些隐藏在光明之外的、无尽的黑暗。
    喜欢。
  

第353章 世界的中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