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签约仪式后的第二天,一支由上千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寰宇先遣队,就进驻了飞雁镇。随之而来的,是数百辆重型工程机械和满载着各种建筑材料的卡车长龙。
     沉寂了千百年的群山,被机器的轰鸣声唤醒。
     工厂的建设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而另一边,民生工程的改造,更是让当地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寰宇速度”。
     原本崎岖泥泞的村路,被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所取代。挖掘机的铁臂挥舞,将大山夷为平地。
     压路机来回碾压,将希望铺满大地。仅仅一个月时间,一张覆盖全镇所有村落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就已初具雏形。
     王富贵每天都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看着工人们修路。那乌黑发亮的柏油路面,一直铺到了他家门口。
     他用手摸了又摸,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以前下雨天,一脚泥一脚水,孙女去上学都要他背着。现在,小汽车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做梦都不敢想啊……”他喃喃自语着。
     镇中心,最好的地块上,寰宇希望学校和寰宇中心医院,同时破土动工。
     设计图纸上,现代化的教学楼、塑胶跑道、图书馆,和拥有先进医疗设备的住院大楼、门诊大楼,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心潮澎湃。
     李长夜承诺的“和城市一样的教育医疗”,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工厂建设和基建工程,为当地提供了数千个临时就业岗位。陈建这样的返乡青年,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了筑路队。
     每天开着压路机,虽然辛苦,但日结三百块的工资,让他干劲十足。
     更重要的是,每天下班,他都能回到家里,吃上妻子做的热饭,抱一抱可爱的女儿。这种踏实的幸福感,是他在外漂泊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秀兰,等工厂建好了,我去报名当工人。听说正式工工资更高!”
     晚饭时,陈建扒拉着碗里的饭,眼睛里闪着光。
     “嗯!我支持你!”李秀兰给他夹了一筷子腊肉,“我也想好了,等路修好了,我就在咱们家门口,开个小饭馆!”
     “开饭馆?”
     “是啊!”李秀兰的眼睛也很亮:“以后工厂建起来,这里人肯定多!咱们家位置好,就在路边。我做的酸汤鱼,肯定受欢迎!”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规划着美好的未来,笑声回荡在小小的农家院里。
     像李秀兰这样,看到了商机的人,不在少数。
     李长夜“工厂之外的商业全部留给本地人”的承诺,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所有飞雁镇人被贫穷禁锢已久的商业头脑。
     当地官方也极其给力,专门成立了“商业配套服务办公室”,为所有想要创业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咨询、指导,并简化了所有的审批流程。
     “我想开个小超市,需要办什么手续?”
     “身份证、申请表,一天就能下来!我们还联系了寰宇物流,以后你们进货,都能享受内部折扣价!”
     “我想把家里房子改造成民宿,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们请了专家来免费给你们做设计指导,保证卫生和安全!镇上还会统一给你们做宣传!”
     “我理发手艺不错,想开个理发店。”
     “太好了!厂区门口的商业街,我们给本地创业者预留了最好的铺位,头一年免租金!”
     在寰宇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一股创业的热潮,席卷了整个飞雁镇。
     短短几个月,当银白色的机器人超级工厂正式封顶时,一个围绕着它、崭新的商业生态圈,也奇迹般地诞生了。
     曾经冷清的街道,如今商铺林立。装修得干净明亮的餐厅、窗明几净的快捷酒店、货品齐全的超市、网速飞快的网吧……应有尽有。
     李秀兰的“秀兰饭庄”也开张了。
     她用攒下的钱,把自家院子重新修整了一番,摆了七八张桌子。开业第一天,光是来帮忙的建筑工人,就坐得满满当当。她招牌的酸汤鱼,酸辣鲜香,好评如潮。
     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把村里几个赋闲在家的姐妹叫来帮忙。一个月下来,除去成本,净赚了八千多块。比她丈夫以前在外面打工挣得还多。
     “建娃,咱们的好日子,真的来了。”晚上数着钱,李秀兰的眼睛笑成了月牙。
     工厂的落成,意味着正式员工招聘的开始。
     招聘会那天,镇上的体育场人山人海,来自十里八乡的数万名年轻人,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陈建也来了。他有些紧张,因为他只有初中文化。
     但招聘流程,让他松了口气。没有学历测试,第一轮是体检,第二轮是简单的面试,主要考察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你为什么想来寰宇工作?”面试官问他。
     “我想……给老婆孩子一个安稳的家。”陈建朴实地回答。
     一个星期后,他收到了录用通知书。他被分配到了仓储物流部,成了一名智能仓储管理员,实习期工资8000,转正后,五险一金,包吃包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跳了起来。
     和他一起被录用的,还有三万名飞雁镇本地青年。他们中,有曾经的农民,有返乡的打工者,有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从今

第239章 彻底的改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