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宁静的山村[1/2页]

偷出一片天 缝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追朔两年前,青屏山东麓山脚下,起伏连绵的群山中,清晨的薄雾笼罩在山间,那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仿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
     山中清晨的时候,阳光还未曾照射到这边,看着山上那座文峰台的九层宝塔,张子健一家人早已在田间忙碌。
     “孩子他爹,咱们家的这两亩地今年的长势又是这么的好,看来收成不还跟往年一样。”徐淑琴把锄头放在田垄上,在篮子里摸出一个水壶,递给干了一早上全身冒汗的男人。
     张涛五十多岁了,原本的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也在这时候有了岁月的沧桑,一辈子在地里田间劳作的辛苦,让他的肩膀有些佝偻,几缕黑发间也夹了几根白发,满脸黝黑有些皱纹对垒,但是目光却依旧那样的清澈淳朴。
     “咱们祖上传下来的这两亩自留地,还是像往年一样的长势良好,也多亏了这两亩地,这几年年景不好,收成都不怎么好,还好有这两亩地,不然咱们就得饿肚子了啊!”张涛喝了两口水,看着麦田里的那一片麦子,脸上都是笑容。
     张子健和姐姐张蜓此时也忙完了手里活计,种下的几道倭瓜种子,将水桶里面的水浇在种子上面,也跑过来跟父亲母亲一起喝水说话。
     “爸,昨天村长说的那个事是不是真的,他们说咱们家的这两亩自留地成分有问题?”张蜓小声的问了一句。
     “张海如那东西就是不安生,整天看着咱俩这两亩地算计来算计去,找各种理由想收回队里,这个老东西准没安好心。”张子健撇了撇嘴说道。
     张涛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一辈子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汉,新密这里的土地早就实行了土地改革,钧田到户。他们家有四口人,按照国家的政策,新密这里的土地规定每家每口人有两亩二分地,他们家就分了八亩八分地,又有这两亩自留地,家里一年有将近十一亩地的庄稼。
     除了每年要交的公粮,亩产剩余粮食也够一家人吃饭。而这剩下的两亩地则是一家人的余粮,且这部分的粮食也给家里带来了一些钱银进项。
     张家原本是本地的大地主,从解放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实行了所有土地国有制以后,张家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国家收回了。而这两亩地是主动交给国家特别给他们家留下的二亩自留田。
     而这两亩地从很多年前就是张家所有田产,这件事是人民公社经过投票,给予的社会主义阶层征留。也就是张家的私产,一直以自留地的形式划拨给他们家。
     但是也因这两亩地,让中农的帽子始终扣在张家人的头上。因为他们家祖上是地主,所以成分这一块一直都是中农,也就是阶级斗争中的批斗对象。
     只不过,文革十年让张家人吃了一些苦头,但是情况要比城市里好了很多。主要张家在地主时期也并没有像很多戏剧或小说里那样的为富不仁。相反张涛的爷爷一直乐善好施,救济贫民。并且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响应共产党的领导,给红军提供了很多年的粮草供应。
     虽然帽子还是地主,却并没有因此遭到迫害,相反一些念旧的老人对张家祖上的接济救护心存感激,也给张涛一家后来的生活给予了足够的理解与尊重。
     “没事,小健有氧健身操直播间他要瞎想,咱家的这两亩地是公社公证过的自留地,不是他张海如想怎么收回就能够办到的。”张涛拿起锄头又走回田里,“赶紧把这半亩庄稼松完,咱们回家吃饭了。”
     徐淑琴也是露出笑容,“你们俩倭瓜种完了就赶紧回家去挑水,晌午前再给秧苗浇点水,咱们就能回家了。”
     张子健二十二岁了,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他的姐姐张蜓也已经二十三岁了,现在提

第2章 宁静的山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