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9章 灶王爷过梓潼关![2/2页]

大魏能臣 黑男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晕过去,不当逃兵才怪呢!
     “弟兄们忍一忍吧,成都又受了大雪灾,听说了死了很多人,饥民们聚众闹事,砸了府库,拆了栈道,军粮送不上来了,估计也无粮可运嘎嘣,哎呦!
     呸!呸!老子以前给刘州牧当兵,虽然日子窝囊一点,好歹有大饼吃、有菜汤喝,逢年过节还有酒肉呢!
     如今也给‘刘州牧当兵,连馊窝头都吃不饱,早知道就留在剑门关了,那边可是吃香的、喝辣的,军饷拿的也多的多,每个月八百多钱呢,立下战功者另有赏赐!”
     孙队率可是老行伍了,虽然脾气暴躁一些,人品还是不错的,从来不搞什么特殊化,与士兵们一起吃黑窝头,结果没吃几口就咬到了小石子,后槽牙崩掉了一块,嘴边渗出了血迹,不禁的指着南边破口大骂。
     梓潼关周围都是山区,土地非常贫瘠,只能种植一些豆子、山药之类,产量也很低的,故而驻军需要的口粮、物资,全由成都方面供应的!
     以前刘璋做州牧,巴蜀相对太平无事,粮草能源源不断运来,梓潼关驻军的小日子还算不错,人心自然也就安定了。
     可是刘备主政以来,为了防备北边曹军,梓潼关驻军增加了几倍,后勤供应却成了大问题。
     最近半年,水灾、兵灾、雪灾接连不断,巴蜀各地粮食产量锐减,灾民数量却剧增,尤其是成都城附近,难民超过了二十万,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已经饿死了不少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
     刘备称汉中王以来,东拼西凑,日夜操劳,想尽一切办法筹措粮草,可还是喂不饱饥民们的嘴巴,就连军粮也难以供应了,以至于出兵日期不断拖延。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士兵们吃不饱肚子,又如何打仗呢?
     可是不打退曹军,双方这般对峙下去,就要不断的增兵,并消耗大量的粮草,曹营集团家底雄厚,坚持三五年都不成问题,可刘备集团扛不住呀!
     出兵,没粮食,活活饿死;不出兵,也没粮食,还是会饿死……刘备军陷入了死循环之中!
     “启禀队率,北边栈道上来了一支队伍!”
     “戒备,来的是曹军吗?”
     “不是曹军,像是一支商队,有二三十辆马车,慢慢的过来了!”
     窝头被一抢而光了,依旧饥肠辘辘的士兵们,正准备煮一锅雪水,用水饱缓解一下饥饿感,没想站岗的弟兄报告,北边来了一支商队!
     士兵们顿时不熬雪水了,全都跑到了烽火台上观望,有人都浑身颤抖起来,不是紧张的,而是兴奋的。
     商队代表着交易,也代表着活力,如今巴蜀大地多灾多难,百姓们苦不堪言,有商队肯过来,自然是一件好事了。
     更重要的是,本着‘雁过拔毛的规矩,凡是商队经过城池、关卡,在交纳赋税的同时,还要给守军一些‘见面礼,如果对方出手大方一点,士卒们十几天的口粮就有了。
     “来人止步,报上身份,否则开弓放箭了!”
     “河北甄氏商队,前往成都贩卖货物!”
     “贩卖何等货物,有无曹军细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贩卖一些牛皮、牛筋,再收购一些蜀锦、生丝,我们都是正经商人,绝对没有一个曹军细作!”
     ……
     商队来到了烽火台附近,很规矩的停了下来,伙计们还纷纷下马,挥了挥没拿兵器的手以示诚意,孙队率则带领士兵们,上前搜查起来了。
     商队的人没说谎,车辆上都是牛皮、牛筋、牛角等货物,在战乱的年代中,这都是获利百倍的好东西!
     还有通关文牒,证明是河北甄家的人,也只有这种根子硬、背景深的商队,才能无视战乱影响,在各地通行无阻,人家跟曹、萧两家都有姻亲关系的!
     而梓潼关守将早就有令,凡是贩运战略物资的商队,一律放行,不得为难,如今刘皇叔正在扩军,急需要这些好东西!
     “各位军爷幸苦了,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好说,好说,弟兄们搜查一下,没事就放他们过去吧!”
     商队管事很机灵,不断的抱拳行礼,还送上了两袋子白面,在战乱环境下,粮食比钱更实在呢,士兵们纷纷喜笑颜开!
     不过孙队率很负责,还是带人搜查了一番,结果没什么可疑的,虽然有一些兵刃之类,不过商队行走四方,要防备野兽、强盗,有几件家伙也很正常!
     徐三、田五手持长矛,在搜查一辆双辕花车,见到里面有几位女眷,还有一个小男孩,这让他们更加放心了,如果是曹军奸细的话,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更不会带着老弱妇孺了。
     还有赶车的伙计,正在吃一张大肉饼,看到徐三、田五直勾勾的眼神,立刻把肉饼递了过来,还很友善的笑了笑……
     毫无问题,车队放行!
     ……………………
     “五哥,刚才那个赶车的小黑脸,咋看着有点眼熟呢,笑起来就更眼熟了!”
     “是看着眼熟,跟家里供奉的灶王爷差不多,都是小黑脸哈哈!”
     商队过去之后,徐三、田五一边啃着肉饼,一边讨论刚才的事,没说几句就哈哈大笑起来了。
     最近二十多年吧,北方出现了一种火坑,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效果却非常之好,让无数的贫苦百姓,免受了寒冬之苦!
     好东西谁都喜欢的,一传十,十传百,从最北边的幽州向南扩展,过了黄河、过了长江,也传到了巴蜀地区,徐三、田五原来的家中,也盘过这种土炕,真是又舒服又暖和呢!
     而专门请来的工匠师傅,在盘好了火炕之后,在炕头上贴了一张画,说是‘灶王爷,也是火炕的发明者,让他们没事拜一拜,可以保佑家宅平安、百邪辟易、庄稼多结穗、母猪多下崽,婆姨不偷人……简直包治百病了!
     而那位灶王爷,小黑脸、浓眉毛、高鼻梁,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还有两个大酒窝呢,跟刚才赶车的人很相似,简直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记得工匠师傅说过,阎王爷不是乱画的,而是真有其人,还是位大人物呢,具体叫什么徐三、田五不记得了,他们当时竟顾得高兴,满炕上打滚呢!
     到底叫什么来着,话都到嘴边了,就是想不起来!
     好像是姓萧,又好像叫大什么……反正称呼挺长的,像是个当大官的!
     “徐三、田五发什么愣呢,快点过来和面、烧火,今天咱们蒸馒头吃了!”
     “好嘞,来喽!”
     听说有馒头吃,两人高兴的又蹦又跳,别说灶王爷叫什么,连自己姓什么都不顾了,纷纷跑过去帮忙做饭!
     “呜!呜!呜!”
     片刻之后,南边响起了号角声,那是城门开启的信号,看来商队顺利通过了梓潼关,前往成都城去了!
    喜欢。
  

第1569章 灶王爷过梓潼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