椹川港。昔日日军登陆的滩头,如今已被彻底改造。巨大的龙门吊车如同钢铁巨人般矗立在海风中,发出低沉的嗡鸣。
新铺设的铁轨如同闪亮的血管,从码头一直延伸至后方正在日夜施工的庞大货场和仓库区。
满载着煤炭、矿石、水泥、钢轨的货轮喷吐着黑烟,在引航艇的指引下缓缓靠岸,卸货的号子声、蒸汽机车的汽笛声、金属撞击的铿锵声,汇成一股充满工业力量的宏大交响曲。
工兵旅旅长林国瑞,这位面容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汉子,此刻正站在新建成的码头指挥塔顶层,举着望远镜,脸上是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红光。
他身边堆满了施工图纸和沾满泥浆的皮靴。视野中,一支由数百名精壮民工和工兵组成的队伍,喊着整齐的号子,将一根根长达十余米的沉重钢轨,用撬杠和绳索,一寸寸地挪动,准确地铺设在碎石路基上。
“咚!咚!”
巨大的蒸汽打桩机发出沉闷的声音,将一根根粗大的水泥桩深深夯入地基。
“快!再快一点!大帅说了,这条命脉,早一天贯通,前线的兄弟就少流一天血!”林国瑞对着电话嘶吼,海风灌进他的喉咙,声音有些沙哑。
“旅座放心!第三标段路基今天就能夯实!钢轨铺设进度比预期快了半成!”
电话里传来工兵团团长沈振邦同样嘶哑但充满干劲的声音。
“好!告诉弟兄们,加餐!每人多加二两肉!月底奖金翻倍!”林国瑞大声许诺。
他放下话筒,目光投向更远处。越过繁忙的港口和延伸的铁路线,在雷州半岛腹地,一片被圈起来的广阔土地上,巨大的烟囱已经拔地而起,厂房钢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芒。
那里是规划中的椹川钢铁联合体一期工程,依托石碌铁矿和海南的焦煤,未来将成为支撑军工体系的钢铁脊梁。
“铸犁为剑…大帅的宏图,正在我们手中,一点点变成现实啊…”林国瑞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他知道,脚下这条正在飞速延伸的钢铁动脉(椹川阳江茂名廉江铁路),以及后方那些轰鸣的工厂,才是他们势力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甚至逐鹿天下的真正根基!它们比任何坚固的堡垒都更能抵御外敌,比任何锋利的刀剑都更能开疆拓土!
椰城,龙渊基地核心区。与港口和铁路工地的喧嚣不同,这里的气氛是另一种极致的精密与肃穆。
巨大的厂房内,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得几乎一尘不染。
身穿白色连体工装、戴着口罩和手套的技术人员,在复杂的管道、闪烁的仪表和嗡嗡作响的离心机间无声而高效地穿梭。
青霉计划核心实验室。范德维尔博士眼窝深陷,金发凌乱,但蓝色的瞳孔却燃烧着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支刚刚从流水线终端下来的玻璃安瓿瓶,对着无影灯仔细检查。
瓶内,是淡黄色、晶莹剔透的液体——纯度稳定在32%的青霉素钠盐溶液!
“完美!上帝啊,简直是艺术品!”
范德维尔的声音带着颤抖,他转向身旁同样疲惫却满脸激动的方晴,“方!我们做到了!连续发酵罐、深层通气培养、溶剂分级萃取…所有优化方案都成功了!这条生产线,每天能稳定产出相当于十五万支标准剂量的针剂!纯度稳定在30%以上!这简直是…医学史上的奇迹!”
方晴用力点头,眼中含着泪光,不仅仅是因为成功,更是想到了前线无数因此得以活命的将士:“博士,是您带领我们创造了奇迹!大帅的战略眼光,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支持!”
“不,方!”
范德维尔用力摇头,指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庞大工业区轮廓,“是这里!是龙渊!是你们建立的这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高纯度的溶剂,没有精密的温控和离心设备,没有合格的玻璃容器和无菌灌装线…我的技术,只能是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是龙渊的钢铁、化工和精密制造,才让这救命的金色液体,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无比的虔诚:“这里,是科学和工业结合的圣地!”
“报告!”
实验室门被推开,林绍成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范博士,方主任!大帅急电!漳州大捷!萧师长部已完全控制漳厦地区!大帅命令:青霉生产线,立刻启动最大产能!同时,优先保障新光复区主要医院
第211章 新发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