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2章 飞速发展的军工[2/2页]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H凡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与一号最大的不同,就是预留了安装怒涛柴油机的位置和空间!虽然怒涛I还太笨重、功率不足,但这代表了方向。
     同时,利用引进的光学设备和技术,岸防总队林近开指挥下,第一台琼崖自产的海眼I型3米光学测距仪被安装到了椰城主炮台上,精度大幅提升。海军舰炮的仿制75mm速射炮也在新机床的加持下,良品率显着提高。
     椰城西郊的飞行试验场,气氛却有些凝重。
     一架双翼木布结构教练机在降落时起落架断裂,飞行员陈阿海受了轻伤。
     航空研究所的归国留学生所长赵天翼,拿着断裂的木制大梁,眉头紧锁:“司令,木布结构强度有限,难以承载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和武器载荷。我们需要全金属结构,至少是钢管焊接蒙皮!”
     邓贤看着摔坏的飞机,又想起记忆中未来肆虐的轰炸机,沉声道:“材料是关键!钢铁厂、机械厂,全力配合航空所!优先解决高强度航空钢管和铝材的供应!没有制空权,一切皆是空谈!先解决飞得稳,再考虑打得狠!”
     儋耳州机械厂的枪炮车间,一片热火朝天。新到的精密磨床和镗床发挥了巨大作用。
     仿制改进毛瑟G98的琼崖二十年式步枪1920年定型,生产线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枪管寿命和射击精度显着改善,开始大规模换装一线部队。
     75mm山炮的炮管生产稳定,并成功仿制了带复进机的炮架,射速提升。
     更关键的是,利用引进的光学技术和自产测距仪,第一代雷霆I简易火炮瞄准镜开始小批量配发炮兵部队。
     陆军技术研究局在邓贤通用化理念的启发下,开始预研一种基于马克沁原理,但更轻便、使用弹链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的中型机枪,类似未来的MG34雏形,代号暴风。
     就在军工引擎轰鸣之际,制药厂的一个实验室里,却发生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年轻的研究员方晴,她是林绍成的得意门生在培养一批用于磺胺衍生物实验的葡萄球菌时,发现其中一个培养皿被一种空气中飘落的青绿色霉菌污染了。
     令人惊讶的是,在霉菌周围,葡萄球菌的生长被明显抑制了!
     她好奇地将这个现象记录下来,汇报给了林绍成。忙于新药研发的林博士起初并未在意,只在实验日志上批注:“有趣现象,待后续观察。”
     然而,这个不起眼的污染点,却埋下了一颗改变未来的种子。
    喜欢。
  

第192章 飞速发展的军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