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欧洲市场进行流通,以换回宝贵的硬通货和精密仪器订单。林绍成并未止步,他已将目光投向了磺胺的衍生物研究和更高效的合成路径开发。
海军的海鹰一号终于踉踉跄跄地下了水。与其说是一艘战舰,不如说是一个漂浮的试验平台。
铆接的舰体焊缝处还能看到补丁,自制的75mm舰炮在试射时卡壳了三次,那台拼凑起来的柴油机更是噪音震天,冒出的黑烟几里外都能看见,最大航速只有设计值的三分之二。
龙破武站在摇晃的甲板上,脸色比锅底还黑,但眼神深处却有一丝亮光。至少,它能动了,炮能响了虽然不太可靠,证明了琼崖有能力建造钢铁战舰!
他将这艘海鹰一号作为训练舰和试验平台,一边疯狂测试、改进,一边将经验教训反馈给设计所,用于后续舰艇的优化设计。
同时,他从未放弃对肖震东下落的秘密追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岸防的压力与日俱增。林近开发现,日本人的侦察越来越频繁,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除了明目张胆的观光船,伪装成渔船的测量船、夜间低空掠过的不明飞行物都曾出现。
他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一面加紧部署新仿制成功的测距仪,精度上有限,一面大力推动邓贤提出的海岸监视雷达预研项目,但进展缓慢。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现有的岸防火力严重缺乏对空能力。
“司令,扶桑人很可能在策划空袭!我们的炮台对天空几乎毫无防备!”林近开在军事会议上忧心忡忡地指出。
邓贤深以为然:“你的担忧很及时。立即行动:第一,将现有高射机枪优先部署到椰城、榆林要塞核心区。第二,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将部分马克沁或仿麦德森机枪改装为简易高射机枪,哪怕射高有限,也能形成威慑。第三,陆军技术研究局和航空研究所联合成立防空研究小组,预研专用高射炮和早期预警手段!近开,岸防的防空短板,由你主抓,务必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会议结束后,邓贤独自走到窗前。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
两年多的时间,琼崖从一片狼藉中挣扎着站了起来,打下了工业化的几块基石,民生稍安,军队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也在艰难转型。
但敌人不会等待。钢铁的产量、化工的瓶颈、海军的孱弱、空白的防空…一个个难题如同沉重的枷锁。
他知道,更严峻的考验,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他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时间!他握紧了拳头,目光投向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之外,那里,隐藏着贪婪的目光和磨砺的爪牙。
喜欢。
第187章 工业初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