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9章 裂声为信,修机即战[1/2页]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枫枫疯疯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若雪的手指在声纹图边缘反复摩挲,指尖触到那行蜡油字迹时,忽觉纹路走向有些熟悉。
     她猛地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教她《江南织谱》,翻到“冷蜡九变”第三式“回流成纹”时,曾用融化的蜂蜡在宣纸上演示——蜡油冷却时因温度不均自然凝结的脉络,与眼前这行字迹的蜿蜒弧度竟分毫不差。
     “父亲......”她喉间发紧,快步奔到妆台前,从妆奁最底层摸出个包着蓝布的铜勺。
     那是苏老爷生前常用的工具,勺柄磨得发亮,还留着淡淡蜡香。
     她点燃酒精灯,将铜勺烤得温热,轻轻抹过纸背。
     蜡油遇热渐融,浅黄的痕迹在纸上晕开,半行小字如破冰的溪流般浮现:“裂处补心,非止于修。”
     “啪!”铜勺掉在木案上,苏若雪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抓起图页就往顾家密室跑,发簪歪斜也顾不得理。
     密室门“吱呀”一响,正伏案看账的顾承砚抬头,见她鬓发散乱、眼尾泛红,立刻起身接过图页。
     “阿砚你看。”苏若雪指着那行隐字,声音发颤,“父亲不是在说机器。”她指尖点过声纹图上的裂痕,“这些裂线像不像人心的缝隙?他是要我们补的,是......”
     “是信任。”顾承砚的拇指抚过隐字,喉结滚动。
     三年前苏老爷与他父亲立“心钉盟”时说的话突然涌进脑海:“机器裂了能修,人心裂了,得用更结实的东西缝。”他盯着图页上的裂痕,突然抓起钢笔在案上铺开的纸页上画了个圈,“当年我们守的是技艺不外泄,现在要守的,是民族厂子对‘真的信。”
     “可人心哪有机器好修?”苏若雪将烛火拨亮些,火光映得她眼底有碎金在跳,“我今早查了守纹会的认证记录,上月有七家厂子没续订认证图。”
     顾承砚的钢笔尖在纸页上戳出个洞。
     他按铃唤来青鸟:“调沪西机料行查封前三个月的流水,再把七家商会的织机采购单全调来。”
     青鸟领命而去,靴跟敲得青石板“嗒嗒”响。
     半个时辰后他抱着一摞账本冲进密室,额角渗着汗:“顾少,机料行虽封了,但李记、张记、王记三家厂子通过宁波掮客买了仿机。他们说......”他翻到某页账本,声音发闷,“说守纹认证图一张要五十块,仿机省料能多赚三成。”
     顾承砚的指节捏得发白。
     他望着窗外飘起的雨丝,忽然笑了:“若雪,你说机器裂了,是该砸了泄愤,还是修好了让它接着转?”
     苏若雪眼波微动:“父亲教过,好匠人的本事不在造新,在救旧。”
     “那我们就做这个救旧的人。”顾承砚抓起笔在纸上写下“千机归正计划”六个字,“凡主动上报隐患机器的厂子,凭残件换半价认证图,你带守纹会的技师去现场修机——要修的不只是机器,是他们觉得‘省料能赚钱的心思。”
     三日后,南通李记厂的车间里,苏若雪站在两台织机前。
     一台是顾家真机,一台是裂轴仿机。
     她戴着手套,用小锤轻敲仿机的连接环,“当”的一声脆响后,环身竟裂开道细缝。
     “省了三成钢坯,看似省了银钱。”她举起真机的连接环,在阳光下照出七道细密的防震纹,“可你们看——”她指尖抚过仿机的断裂面,“这裂口像不像个人被哄着走捷径,最后摔下悬崖?”
     台下的技师们沉默着。
     有人摸出怀里皱巴巴的订单,手指捏得发白;有个年轻学徒突然站起来,从工具箱底掏出半张仿机图纸,“啪”地撕成碎片。
     “苏小姐,”李记的老厂长抹了把脸,“我那台藏在仓库的仿机,现在就搬出来。”
     车间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苏若雪发间。
     她望着台下陆续举起的残件,忽然注意到人群后排有个穿灰布长衫的男人,正低头在本子上快速记录。
     顾承砚站在顾家绸庄二楼的雕花窗前,望着楼下《申报》的黄包车碾过青石板路远去,指节在窗框上敲出轻响。
     王记者方才记录时的专注他看得分明——那支钢笔在本子上走得越急,他心里的算盘就拨得越响。
     34;青鸟。34;他转身时眼底淬着光,34;去把王记者请回来。34;
     二十分钟后,王记者重新跨进密室,茶盏里的碧螺春还冒着热气。
     顾承砚将一叠织机残件照片推到他面前:34;您看这道裂,像不像条断了脊梁的龙?34;他指尖划过照片上仿机断裂的

第369章 裂声为信,修机即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