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冷笑:34;山本那老狐狸走前留的后手,原以为能测若雪的动摇值,结果倒把自己吓破了胆。34;他将残纸投入炭盆,火星噼啪窜起,映得眼底寒芒更盛,34;他们怕她从被观测的灯芯,变成主动燎原的火种。34;
青鸟喉头动了动,从袖中摸出个牛皮纸包:34;这是近三日39;燃灯匠39;的举报记录。34;他摊开纸页,最底下一张边角发皱,34;浦东福兴织坊的举报信,说东纺旧徒冒充技术顾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报人署名39;丙七遗火39;——34;他指尖划过字迹,34;和前夜码头灯柱上39;泉女代笔39;的灯刻,运笔走势一模一样。34;
顾承砚的指节在桌沿敲出轻响。34;丙七班34;是苏若雪三年前在夜校带的纺织班,34;泉女34;是班里最会雕灯花的陈阿泉之妻。
他突然想起昨日苏若雪在织心学堂说34;灯芯能烧穿灯罩34;时,张阿公红着眼喊的那句34;当年苏先生带我们守心,如今少奶奶教我们燃心34;——原来那些老匠们,早把火种埋进了最暗的角落。
34;让若雪明天以商会监察人身份去浦东。34;他突然抬头,目光如淬过冰的银,34;明面上查举报真伪,暗里你带39;守纹会39;的人跟紧,看有没有尾巴。34;
青鸟领命退下时,檐角铜铃被夜风吹得轻响。
顾承砚望着案头的蝴蝶书签,火痕在月光下像跳动的脉搏——他知道苏若雪此刻定在账房核账,月白衫子袖口里,还藏着他今早塞的桂花糖。
第二日辰时,黄浦江边飘着薄雾。
苏若雪撑着青竹伞立在渡船头,月白裙角沾了点江水,发间的珍珠簪子闪着润光。
她望着江面上往来的乌篷船,耳尖突然动了动——身后传来挑担老农的咳嗽声,竹扁担压得34;吱呀34;响。
34;大阿姐,借个火?34;老农凑过来时,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红绳,正是夜校学员结业时系的34;心钉绳34;。
他压低声音:34;丙七班陈阿泉家的托我问,灯,还能点几次?34;
苏若雪的伞骨在掌心硌出红印。
她望着老农眼角的皱纹——那是当年夜校里总爱给孩子们分枣糕的陈叔,右耳后有块月牙形的疤。34;机底有纹,灯就不灭。34;她声音轻得像落在伞面上的雾,34;织机吃进多少经纬,灯芯就能续多少灯油。34;
老农的扁担颤了颤,红绳在雾里晃出一道暖红。
他弯腰捡掉落的茨菰时,低声道:34;后日寅时,东纺仓库有批新印的图纸。34;话落便挑着担子往岸上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三分。
返程的船上,顾承砚倚着舱门翻举报材料。
江风掀起纸页,他突然顿住——福兴织坊的图纸边缘,有极淡的水波纹,像被湿布快速擦过的痕迹。34;若雪。34;他将图纸递过去,34;你看这。34;
苏若雪接过图纸,指尖在波纹上轻轻抚过:34;是39;双印验真39;失败的残渍。34;她抬眼时,眼底浮起冷意,34;他们仿了守纹会的钢印,却不知道验真时要蘸三遍松烟墨——假印子吃不住墨,才会晕成这样。34;
顾承砚的指节抵着下巴,望着江对岸的租界钟楼。34;他们想让厂商觉得守纹会的标准靠不住,好把东纺的伪标塞进来。34;他突然笑了,笑得像春寒里破冰的河,34;那咱们就给真标加道保险。34;
当夜,商会密室的煤油灯照得人脸上发黄。
顾承砚将一块蜂蜡按在图纸侧边,用铜尺压出细如蚊足的凹痕:34;这是39;灯纹39;,用特殊蜡料调了朱砂,平时看不见,对着阳光侧四十度角——34;他转动图纸,灯影里立刻浮出只振翅的蝴蝶,34;就显出来了。34;
34;这法子妙。34;张阿公捻着胡子直点头,34;东纺那批日本机器,刻不出咱们手作的韵。34;
34;明日起,所有守纹会认证图纸都加灯纹。34;顾承砚将最后一块蜡模收进铁盒,34;但记住——34;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34;灯纹的事,烂在肚子里。34;
三日后的黄昏,顾宅后门的铜环被轻叩七下。
开门的小厮接过个油纸包,里面是张东纺新印的图纸,边角还带着机器压过的硬痕。
顾承砚展开图纸时,瞳孔骤然收缩——侧边竟浮着若隐若现的灯纹,蝴蝶的翅膀甚至和顾家秘法分毫不差。
34;若雪。34;他捏着图纸冲进内室,苏若雪正借着夕阳补绣帕子。
他将图纸平铺在案头,窗外的光斜斜切进来,灯纹在纸面上明明灭灭,34;你看这蜡痕。34;
苏若雪执起放大镜,镜筒在指尖微微发颤。
灯纹的轮廓虽像,可那纹路却僵得像机器刻的,少了手作蜡模该有的温软——就像有人照着真迹,用烧红的针硬烙上去的。
喜欢。
第363章 火痕为信,蝶变初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