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4章 生产与市场分析[1/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21这一年九个月,我们共烘干铁红磁粉120吨一百万余元,实验产品过程中,用掉氢气费十万余元、氧气费一万余元、氮气费二十万余元、电费三十万余元、水处理费十万余元、人工费二十余万元。
     寄出的产品样品样几十余次,卖出的产品十余吨,毛收入在六十万元。
     从生产成本结构看,2021年19月铁红磁粉单位成本高达8.44万元/吨,较行业规模化企业平均水平6.63万元/吨高出27.3%。这种成本劣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工艺气体消耗占比异常偏高。氢气、氮气、氧气三项合计占成本41.7%,远超行业32%的平均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氢气单耗达85m3/吨,较行业先进水平65m3/吨高出30.8%,仅此一项就增加成本约0.8万元/吨。这是由于实验阶段采用保守工艺参数,气体利用率偏低所致。
     其次,能源成本控制存在明显短板。电费占总成本30.5%,每吨产品电耗达2500kWh,比行业先进水平1800kWh高出38.9%。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窑炉热效率仅有55%,且余热回收系统尚未完善。
     第三,固定成本分摊不足。在年产仅120吨的小规模生产条件下,人工、水处理等固定成本被放大,每吨分摊金额达2.58万元,而行业规模化生产该数据仅为1.9万元。
     通过精细化核算可见,若能将气体利用率提升至行业水平、电耗降低20%、年产量扩大至300吨,单位成本可降至6.5万元/吨以下,基本达到行业竞争力水平。这为2022年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和数据支撑。
     另外,好多次生产的产品不合格,需要对对产品的重复修复,可以说从人力到物资、原料、损耗等还不包括在内。
     一、年度生产概况与成本分析
     2021年1月至9月,我公司共烘干铁红磁粉120吨,总生产成本达101万元(具体分项见表1)。这一数据反映了在实验性生产阶段的高投入特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
     表1:2021年19月生产成本明细
     项目费用(万元)占比(%)行业平均对比(万元/吨)氢气费10.210.1%0.75(行业基准:0.65)氧气费1.31.3%0.10(行业基准:0.08)氮气费20.520.3%1.50(行业基准:1.20)电费30.830.5%2.20(行业基准:1.80)水处理费10.110.0%0.70(行业基准:0.60)人工费20.620.4%1.50(行业基准:1.30)合计101.3100%7.75(行业基准:6.63)
     注:行业成本基准参考《2021年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白皮书》,以同类企业规模化生产为参照。
     生产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6.9%,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实验性工艺损耗:铁红磁粉的烘干工艺需在650800℃下通入还原性气体(氢气),但实验阶段气体利用率仅68%(行业成熟产线为85%);
     能源结构问题:电耗中42% 用于维持高温窑炉,但热效率仅55%(行业先进水平达75%);
     小批量生产劣势:固定成本(如人工、水处理)分摊后显着高于规模化企业。
     二、销售与市场表现
     报告期内,共向潜在客户寄送样品53批次,覆盖国内28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及国际12家企业(主要分布于日、韩、德)。实际成交产品10.2吨,实现毛收入60万元,均价为5.88万元/吨。
     市场困境分析:

第234章 生产与市场分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