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下去。
大局已定!
如释重负!
崇祯笑了,长期苍白的脸上甚至出现一抹鲜活的血色!
“三年了,这奉天殿的砖,还是那么冰冷!”
“五弟,这三年来,可苦了你了!”
这两句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捅开了崇祯心底那扇被恐惧和重压死死锁住的门。
殿内鼎沸的人声、勋贵们惊疑不定的目光、袁可立等人惨白的脸……
所有的一切在此刻都仿佛瞬间模糊、远去。
苦?何止是苦!
那句"可苦了你了"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湖里激起的不是委屈的涟漪,而是某种……
奇异的、近乎解脱的回响。
他抬起头,目光掠过皇兄那坚毅的侧脸,看到的却不是此刻奉天殿的金碧辉煌,而是这段时间,同样是在这深宫之中,皇兄斜倚在窗边,漫不经心抛出的那些话语碎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江南的烟雨。
皇兄说,梅雨时节,西湖边烟波浩渺,苏堤白堤隐在朦胧水汽里,像泼墨的山水画。
小舟划过,船娘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比宫里的丝竹管弦更熨帖人心。
他还说,撑着油纸伞走在青石板路上,听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能让人忘了所有烦忧……
塞外的长风。
皇兄描述过草原上的风,带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刮在脸上生疼,却能让人胸膛里憋着的那股浊气瞬间消散。
他说纵马狂奔时,天地广阔得没有边际,仿佛整个灵魂都能挣脱束缚,飞起来!
那种自由,是紫禁城层层叠叠的红墙黄瓦永远给不了的!
市井的烟火。
最让朱由检心头悸动的,是皇兄说起京城外那些寻常巷陌。
热气腾腾的早点摊子,刚出笼的肉包子香气能飘出半条街。
茶馆里说书先生醒木一拍,满堂喝彩。
黄昏时分,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
甚至……
皇兄曾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提到,前门外有家不起眼的馄饨摊,汤头是用整鸡吊的,撒上碧绿的葱花和一小勺红艳艳的辣油,那滋味……
啧,据说鲜得能让人吞掉舌头!
皇兄当时还感叹:“深宫里的御膳,精致是精致了,却少了这份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气。”
那些画面,那些声音,那些味道……
无数次在朱由检批阅奏折到深夜、被无边孤寂和如山压力吞噬时,悄悄浮现在他疲惫的脑海。
它们像一扇扇小小的窗户,透进来宫墙外那个鲜活、生动、充满了色彩、声音和温度的世界的光。
那是他十九年生命中,除了冰冷的经史典籍和更冰冷的朝堂权谋外,从未真正触碰过的另一种“真实”。
每一次听,他面上维持着帝王的庄重,心尖却像被羽毛轻轻搔过,痒得厉害,带着一种隐秘的、连他自己都不敢深究的渴望。
他偷偷想象着,若有一日,卸下这身沉重的龙袍,混迹于市井之中,无人识得他是天子。
尝一口那据说“鲜掉眉毛”的馄饨。
听一场酣畅淋漓的说书。
或者只是无所事事地在热闹的街市上走一走,看看那些为生计奔忙却充满生气的面孔……
那该是何等的快意?
这念头曾经是如此的奢侈,奢侈到他只敢在最深的夜里,独自咀嚼。
大明的先帝们各种意外和蹊跷的死法,让他不寒而栗!
哪怕强如太祖、太宗、宪宗,谁敢保证,他们是寿终正寝的?
深宫处处设防,到最后还是死得不明不白!
不,这不是我想要的!
正如皇兄所说,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而此刻,看着御座上皇兄气场全开的身影,终于可以解脱了!
自由的气息近在咫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朱由检,终于可以摆脱这名为“九五至尊”的金丝牢笼!
意味着他终于能去尝尝那碗红油馄饨!
去江南听听雨打芭蕉!
去塞外感受纵马疾风!
喜欢。
第214章 定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