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2章 温体仁和高起潜[2/2页]

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 木工大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标准划一,铁面之下,波澜不惊。
     “臣朱启明,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温体仁立刻换上更“亲厚”的笑容,拉着朱启明的手:
     “朱将军!陛下龙心甚慰啊!特意嘱咐本官,务必要亲眼看看将军风采,也好回去细细禀报,解陛下思念功臣之忧。陛下对将军,可是寄予厚望,盼之深切啊!”
     他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笑容依旧温和,眼神却如锥子般锐利,“将军这面罩……”
     仿佛刚刚想起,温体仁从袖中又抽出一份更简短的、加盖了特殊印信的文书,语气陡然变得无比郑重,收敛了笑容:
     “哦,对了!陛下口谕,着本官务必亲口传谕将军:将军此战功勋卓着,生擒伪贝勒阿敏、阿巴泰,斩龙纛,破皇太极大营,陛下心甚嘉之,定当不吝封赏!
     特旨,着游击将军曹文诏,押解伪贝勒阿敏、阿巴泰等钦犯进京献俘。陛下思贤若渴,更着将军务必随同曹将军一道进京!
     陛下要亲自召见将军,于太庙告捷献俘之时,面授恩赏,彪炳青史! 此乃旷世殊荣,将军切莫推辞!”
     温体仁特意将“务必随同”、“面授恩赏”、“彪炳青史”这几个词咬得极重,脸上虽然还带着一丝笑意,但眼神却紧紧锁住朱启明的铁面罩,以及他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深知,这才是皇帝最核心、最不容置疑的命令!
     试探面罩和神器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这“务必进京”才是皇帝真正的底线,不容丝毫闪失。
     高起潜在一旁也尖声帮腔:“皇爷金口玉言,这可是天大的恩典!朱将军,您这趟京师,是走定了!咱家和温侍郎回去,也好在皇爷面前替将军美言,这封赏啊,必定更加丰厚!”
     他搓了搓手指,暗示索贿,但也将“必须去”这个前提钉得死死的。
     朱启明的身体似乎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这细微的动作让温体仁的瞳孔不易察觉地一缩。
     随即,朱启明抱拳,声音依旧洪亮,带着“感激”:
     “末将拜谢陛下隆恩!陛下厚爱,末将铭感五内!能随曹将军押解奴酋,献俘太庙,此乃末将与南山营全体将士无上荣光!末将定当遵旨,如期进京,聆听圣训!”
     “如期进京”四个字,朱启明说得斩钉截铁,态度恭顺得无可挑剔。
     但温体仁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
     皇帝密旨中那份深入骨髓的猜忌和“先斩后奏”的冰冷指令,如同幽灵般在他耳边回响。
     这铁面人的恭顺,是真的,还是一种伪装?这“如期”,是否真能如期?路上会不会……
     温体仁脸上的笑容重新变得自然,但眼底依然带着审视:
     “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国家之福!”他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再次指向铁面罩,笑容温和如初,眼神如锥,
     “将军这面罩……莫非是海外异域的风俗?倒也别致。只是,将军立此不世奇功,正该以真面目示人,彪炳史册,光耀门楣啊!何苦遮掩?莫非……真有什么难处?”
     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他必须知道,这张面具之下,到底是什么!
     这关系到此人进京后,是福是祸!
     高起潜立刻帮腔,尖酸刻薄直指核心:“温侍郎说的是!朱将军,咱家奉旨监军,代天巡狩。你这脸都不露,让咱家回去怎么跟皇爷交代?知道的,说将军有隐情;不知道的,还以为将军……心里有鬼呢!”
     他阴恻恻地笑着,目光扫过帐内众人,
     “再说了,将军麾下这些个‘神兵利器,威力惊人,咱家也想开开眼,回去也好在皇爷面前替将军美言几句,多讨些粮饷不是?”
     他搓了搓手指,暗示意味十足——想拿好处?
     先满足咱家的好奇心!
     他此刻的刁难,也带着一丝试探:此人如此神秘,是否真敢去京城?
    喜欢。
  

第152章 温体仁和高起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