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城地底,“复苏纪元”在希望与警惕交织的复杂情绪中稳步推进。农业区那株因小宇无意识“烙印回响”而焕发生机的“希望薯”幼苗,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特制的隔离观察室,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科学家们日夜不停地监测着它的每一丝变化,试图从中破解星火烙印与生命复苏之间的奥秘。
地表的变化愈发鼓舞人心。阳光穿透云层的次数越来越多,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虽然全球大部分地区依旧被稀薄的污染气溶胶笼罩,但已不再是令人绝望的死寂灰黄,而是透出一种朦胧的、泛着微光的乳白色。根须网络的复苏带来了更显着的地质稳定和能量输运效率提升,几个大型地下城邦之间的深层隧道交通得以部分恢复,带来了久违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文明的活力正在一点点回归。
【……全球根须网络能量传导效率……回升至……旧时代基准……28%……】
【……‘绿洲萌芽点数量增加至……419处……最高等阶萌芽点(3级)……已观测到……小型灌木类植物……复苏迹象……】
【……大气透光率……平均提升至……旧时代……4%……】
数据是枯燥的,但带来的希望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城穹顶内,开始大规模推广基于根须能量和高效光谱照明的室内农业,食物的种类和产量得到了显着改善。甚至有人提议,在严格防护下,尝试小范围开放穹顶,让居民能亲身感受一下外界正在复苏的空气和阳光——这个提议引发了巨大的争论,最终在彭教授的否决下暂时搁置,安全仍是第一要务。
彭教授的压力并未因地表复苏而减轻。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经过重重加固、物理隔绝的“基石档案”解析中心。墓碑留下的数据海洋深不见底,每一点突破都伴随着巨大的技术震撼和更深层次的忧虑——火星文明的技术层次远超想象,其毁灭的真相也愈发显得恐怖。而那把可能由小宇烙印引动的、指向大麦哲伦星云的“钥匙”,更是悬在他心头最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对小宇的监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密级别。医疗中心被划为最高禁区,所有数据通过独立光缆传输,任何非授权访问都会触发最高警报。然而,自那次无意识的“烙印回响”之后,小宇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沉寂。星火烙印的活性稳定在8%不再增长,意识海的信息处理速率也降至低水平波动,仿佛那次回应耗尽了积累的能量,或者触发了某种自我保护机制。
【……目标个体……进入‘深度整合休眠……状态……】
【……星火烙印……对外界刺激……反应阈值……大幅提升……】
【……未知规则碎片……依旧沉寂……无变化……】
无论医疗团队尝试何种温和的神经刺激、意志共鸣诱导,甚至模拟那次农业试验时的集体期望情绪,小宇都毫无反应。他就像一个精心调试好的精密仪器,在进行着内部最关键的升级和维护,拒绝一切外部打扰。
这种沉默让彭教授既安心又焦虑。安心的是,那可能吸引深空目光的“灯塔”暂时熄灭了;焦虑的是,小宇何时能醒来?醒来后,那新生的星火烙印和其深处未知的碎片,又会带来什么变化?他是文明未来的守护神,也可能是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炸弹。
深空监测中心。
被动阵列依旧如同最耐心的猎手,监控着宇宙的底噪。那古老的信号自上次短暂共鸣后,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寂,再未有任何异常波动。源核调动了大量算力,试图从浩如烟海的背景辐射中,逆向推导出更多关于那个指向大麦哲伦星云的坐标信息,但收获甚微。那个区域被强大的引力场和空间扭曲包裹,常规观测手段难以窥其究竟。
【……坐标G01(大麦哲伦星云)……解析进度……0.01%……】
【……存在……超高强度……引力透镜效应……及……未知……规则干扰……】
【……无法判定……是否存在……人工结构或……文明迹象……】
清除者观测者的广域低强度扫描依旧笼罩着太阳系,如同无形的、冰冷的蛛网。它似乎对地球内部的复苏和人类的活动毫无兴趣,其监控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太阳系外围的空间波动以及……火星轨道那片墓碑自毁后残留的、尚未完全平复的规则乱流区域。仿佛在确认那个麻烦的“守卫”是否真的彻底消失,并警惕着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存在。
这种被更高层级存在默默注视的感觉,令每一位知情的深空监测员都脊背发凉。他们深知,眼前的复苏与平静,可能只是风暴眼中短暂的假象。
第326章 萌芽的希望与沉默的烙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