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廖勇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接下来飞控方面的负责人的态度就让他很惊讶了。
     “多谢阁下的意见,我们这就进行具体的排查。”这位得比廖勇大上三十岁的老学者先是将廖勇提出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记录在了本子上,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剩下的呢?”李听寒看向廖勇,“没有问题的话,提提建议也是可以的。”
     “嗯……非要说的话,我觉得那个爆发推进模式没必要单独拿出来,本来油门杆向下推到底就是加力位置,现在在这个位置之后还有一段爆发推进位置,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把这两个模式归并一下就更好了,操作起来会简单一点。”
     廖勇说完,李听寒的目光就看向了发动机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抱歉,这是发动机设计上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让战斗机长期保持爆发推进状态,如果和加力混为一谈的话,那么涡前加温室的使用寿命是满足不了目标使用寿命的。”发动机部门的负责人埃里克·卡门说,“这个只是目前为止的权宜之计,我们预计在十到十五个批次内解决这一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就麻烦各位了。”李听寒点了点头,“还有什么建议或者问题吗?”
     “呃,我注意到,圣剑好像没有翼下挂载点?”廖勇想了想,开口问,“虽然全使用弹仓确实有助于降低阻力,但是需要执行CAS任务时,只能使用机腹弹仓的话,挂载量就显得比较低了。”
     “这是为了提高空天作战效率做出的牺牲。”做出这个设计的是李听寒本人,她开口回答:“经过我们对战场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在现代空战里,损失最大的部分就是突入大气层作战,不论是闪电隼还是流星,其外部挂载点均难以在这种条件下使用,而战斗机突入大气层往往又需要掩护陆军登陆,因此又需要再弹仓内容纳对地弹药,这导致了对空武装的缺失,这是我们放弃翼下挂载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重新设计的弹仓,圣剑在执行突入大气层的任务时,可以携带六发对空弹药。”
     “这倒是不错,但是……”
     “呃,两位,容我插个嘴。”武器部门的负责人张烨举了举手:“我们也在开发新的对地弹药,目前为止圣剑在执行CAS任务时,最主要的问题是对面弹药的体积普遍偏大,想要保证打击效率,必须使用容积最大的腹部主弹仓,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弹药。”
     随着张烨的讲述,一枚全新的导弹出现在几人面前。
     “哦?”廖勇对武器的尺寸记得很清楚,“这看上去,和一发中距弹的大小差不多啊。”
     “是的,现在的先进中距弹,其战斗部实际上就是一枚特制的核融合电池,爆炸时的当量可以达到300公斤TNT,基于这个基础,我们认为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
     “可是,对地弹药都是动辄过千万吨TNT当量的弹药,以一发中距弹的体积,做得到吗?”廖勇继续问。
     “这就要结合MPBM的技术了。”张烨说,“MPBM使用的超高能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可以产生超过一亿度的超高温等离子体,我们计划将其和核融合电池结合一下,这项工作正在首都的特殊实验室进行,如果成功的话,这一新式战斗部将会成为下一代战斗机的主流装备。”
     “那就好。”廖勇点了点头。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李听寒开口问完,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那么散会吧,考虑到现在我们不在首都,各部门的工作需要适应后再开展,下次例会就不按照首都那边的规矩来了,暂时先定在两周后吧。”李听寒点了点头,开口做着安排,“另外请各位注意,就算现在不在交战状态,但是这里也是前线,各位以及各位带领的人之前都在首都,可能有些不习惯,因此,希望各位注意遵守联邦国防军新维多利亚司令部颁发的临时行政令,这点,我希望各位通知到各自部门的人。”
     “明白。”在座的人也都清楚,纷纷点了点头。
    喜欢。
  

第207章 研发会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