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什么样的金币?”
赵远有些奇怪,这山里怎么还能捡到金币呢。
“你等一下,我拿给你看。”
秦村长说完之后,起身进了屋。
不一会儿的功夫,老爷子拿着一枚金币出来了。
“小子,你看一下。”
赵远接过来,都不用仔细打量,随手一颠,就知道这是货真价实的金币。
可能是时间太久的原因,金币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颜色。
而且这枚金币也不是什么知名的玩意儿,上面一点图案都没有。
很明显,这是私人铸造的,应该为了方便隐藏。
但是同时赵远还是有些不解,要是单纯的为了隐藏的话,铸造成金砖不是更好吗?
只是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老爷子,这是真金的,只不过纯度上来看,稍微差了一点。”
“这个我也明白,以前的金子,肯定没有现在的提炼技术先进,我就想知道,这玩意儿算不算古董,我听说古董挺值钱的。”
“这还真算不上什么古董,首先能称为古董的,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您这枚金币,上面什么图案都没有,没有办法对后面的文化,环境,历史等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我的猜测,这很有可能就是某个有钱人,因为战争,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把自家的财产铸造成金币隐藏的。
要说价值,只能计算黄金本身的价值了,当成古董是别想了。”
赵远用最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老爷子解释了一番。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只要年代久,就是古董呢。”
老爷子有些遗憾的说道。
虽然他不贪财,但是谁又不希望自己的钱多呢。
“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是。
有一些东西,本身并不值钱,但是具有研究价值,也能称为古董。
有些东西,哪怕存在上千年,但是没有一点值得研究的地方,这样的东西,就很难被称之为古董的。
古董的价值,首先是具有一定的稀有性,其次是具有研究价值。”
赵远说完,喝了一口茶水。
“原来是这样,是老头子想当然了,还得是你们城里的人懂得多。”
老爷子感慨的说道。
在见识这一点,城里和乡下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这种差距被缩小了很多。
可是在六十年代,那差距就大了。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城。
别以为这是夸张,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
一部分进过城的人,也只去过现成,市里或者省城就不要想了。
交通先不说,就是一个介绍信,就卡住了百分之九十的人。
没有一个正当的出门理由,单位或者村里是不给你开介绍信的。
最简单的一件事儿,没有介绍信的话,你买不了车票,住不了招待所,只能当盲流子。
所以说,乡下人见识不如城里人,不仅仅是因为信息的隔绝,还有地理上的隔绝。
这个谁也没有办法,直到八十年代,实行了身份证之后,人员流动才不怎么收到限制了。
“秦老伯,没有您说这么严重,我也就是多了解了一些而已。
其实城里和乡下,没有什么区别。”
“呵呵,你这小子,跟我说话还不老
第757章 进山寻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