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成败关键,橡胶,有一大绝顶用途,那就是密封。
朱慈烺到来十几年了,皇家科学院也早已建立五六年了,蒸汽机构想,早就开始研制了,可惜啊,一直受制于密封问题,无法解决,终究差那么一点。
能量损耗太大,得不偿失,现在只能利用水动传输能量,带动齿轮发力,完成半机械化。
为何呢?因为水能不稳定,水流有波动,导致带动的机器机床也极不稳定。
就比如利用水能带动钻头给枪管钻孔或者拉膛线,往往就会出现忽大忽小、忽快忽慢的情况,导致材料报废。
蒸汽就稳定的多了,现在,只能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橡胶的革命性加入,朱慈烺也能尽早走向工业化了。
实在不是朱慈烺笨,不愿意发展科技、工业,而是现在的材料,根本完成不了,要是早有橡胶密封技术,早就起飞了。
另外金鸡纳树也异常重要,是朱慈烺征伐中南半岛,台湾,吕宋等等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先决条件,必胜法宝。
这些地方为何被历代中原王朝舍弃?一是因为山地太多,二就是因为瘴气弥补,湿热雨林气候很难适应。
征伐大军,十有八九都是病死的,如永乐朝征伐安南脚趾,就代价巨大,后面平叛,领兵的国公都病死在了那里,所以,不得不放弃。
台湾、吕宋也是一样,是中原王朝没发现?没占领?
不,早就都在控制当中了,但这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故而逐渐舍弃。
如当年吕宋被当地华侨统治,请求归附,纳入大明疆域,然朝廷只是封了他一个吕宋总督,允其自治,这种送到嘴边的东西,中原大陆都看不上,而不是没能力拿下。
现在,要是有完整的金鸡纳树供应,解决热带环境问题,呵呵,整个南方群岛,必然不在话下。
其实,这就是国人的传统思想,种不了地的地方,都不是啥好地方。
乌斯藏、青海、西域、和蒙古草原、东北雪林,都是如此。
成祖曾在长城之外,将鞑靼和瓦剌征伐后,尝试逐步建立城池蚕食,彻底纳入中原常规版图,但为何后面都逐步撤回了呢?
不是没有实力吞并,而是没有价值,不仅没价值,还要倒贴,这种买卖,当然没人愿意干。
所以,不能拿现代的眼光看古代问题。
从现代看,任何土地都有价值,能多就多。
而古代,价值观不同,很多土地,在当时的价值观下,是毫无价值可言。
比如唐之前的丝绸之路,非常有价值,所以历朝历代都要打通西域,拿下西域控制权,是以汉唐疆域在西北延伸出很大一块。
但到了宋朝,宋朝没实力打通西域,便另辟蹊径,开启海上贸易,如此一来,西域的丝绸之路就彻底失去了价值。
到了明朝,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国初兵峰强盛的大军,也只是打到哈密,控制整个相对富饶的河西走廊,便没必要再往西了,因为再往西,全是沙漠戈壁,毫无价值。
至于清朝,则是被迫反击,准噶尔
第552章 工业展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