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三刻,文华殿檐角铜铃随熏风轻晃,日讲案几已陈设在丹墀之下。
今日,正是例行的每月两次的日讲,而今天,也是朱慈烺要求的三位新晋翰林的首秀的日子。
能初入翰林,便充当日讲官,这是非常少见的,不过,这都是朱慈烺想见识见识妙宇朝首科选出来的大才。
特别是张煌言,这可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历史名人,在后世就知道的存在,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成了自己首科的状元,朱慈烺也是满含期待。
整科的新晋进士,朱慈烺在以前就知道的不多,张煌言、侯方域自然是其中佼佼者,其他的,以朱慈烺贫瘠的历史知识,也就知道黄宗羲,其他的都不认识。
这也是因为,前世对南明史的认知缺乏,没办法,南明史容易让人血压飙升,许多人都下意识的回避,所知不多,朱慈烺也不例外。
此时,朱慈烺斜倚在龙坐上,目光扫向已经准备好的三人,明显的,年仅二十六岁的张煌言和年仅二十八岁的侯方域,此时有些紧张。
从朱慈烺到来,已经不着痕迹的擦了三次额头细密的汗水了,看来当着满朝重臣大佬和皇帝的面讲学,他们心里准备不足,也可能讲学经验不足,心中没底。
而今年已经四十六岁的朱之瑜,倒是稳重的多,面不改色,看不出丝毫波动。
三人身着青色翰林官袍,恭立于御阶下方,两边则坐着不少的旁听人员,次辅吴牲,阁臣侯恂、樊一蘅列座,首辅陈演却是不在,估计是在值房办公。
而不出意料的,众议院的倒是来了不少,以图在新皇面前先刷刷存在感,虽说他们现在是律官,但凡事无绝对,调出律馆也不无可能。
“开始吧。”朱慈烺温和的开口道。
状元张煌言率先出列,躬身一礼,声音清朗:“臣张煌言,遵旨讲汉史,今日斗胆为陛下及诸位大人讲述武帝朝几则趣闻轶事及典故所出。”
“这第一则,乃是汉史《金屋藏娇》的出处典故,昔武帝彻,年方。。。”
随着张煌言的娓娓道来,紧张之情似乎消失,渐渐入得佳境,他口才极佳,将“金屋藏娇”的陈年旧诺讲得引人入胜,仿佛重现了少年刘彻与馆陶长公主的机锋对话。
随后,又将“东方朔智谏武帝”的故事娓娓道来,描述东方朔如何以诙谐之语化解武帝欲杀乳母的怒火,引得在座阁臣和院士们不时颔首微笑。
朱慈烺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叩击,显然十分满意,显然,张煌言是做足了准备的,朱慈烺对讲史的趣味要求,他是下了功夫的。
其中不难听出,他是融合了市井说书的一些精髓,以求日讲能生动有趣,不会真的把朱慈烺听睡着了,这次可是出头的大好时机,必须要给陛下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分。
这其实也是所有翰林的目的,日讲、经筵,其本质都是展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自己对文学的见解,当然,让皇帝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
第529章 日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