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工部监造,仿大内制三十套铜模印刷样版,下发各省,各报每旬日发行一版,版稿由朝廷定稿,送各省印发,售价取成本价略作上浮发行,文报除外,自行定价。”
     “着商务部于各省兴建印刷厂、造纸厂和售卖行,售卖所得盈余,按比例作为各放行部门的年终奖金,另由商务部执行,各县选童生兼职报博士,下乡宣读,每月由朝廷发奉。”
     “臣遵旨。”工部尚书程注和商务部尚书王时敏出班领旨。
     对于商务部来说,能插足此事,虽不赚钱,但有操作权,各方不得巴结好自己?当为快事矣。
     而对于工部而言,这可是一番大买卖,大好事啊,大明现在总共才三套铜模,大内一套,南北二京各一套,印刷技术,大明实则早已登峰造极,只是铜模太贵了,没有制造太多。
     现在朝廷出资,当中工部利润可不小啊,三十套,怎么也得六七百万两银子啊,发了发了!
     对于国防部、礼部,特别是翰林院来说,那又是一大意外之喜啊。
     三个部门,可以说都是清水衙门,没人巴结,也没有外快,更没有朝廷冠冕堂皇的业务捞利润。
     居京城,大不易,这是对清水衙门官员的形容。
     翰林院更是如此,许多翰林,看似风光,工作悠闲,但也清苦,许多人生活清贫,甚至需要借贷生活。
     若是朝廷拖欠俸禄,每次率先跳起来发难的,必是翰林院,别人看不上的正经俸禄,却是翰林院生活的关键。
     许多翰林清流,为了生计,甚至有卖字卖画,写书卖书,更有甚者,去书院兼职先生的,比比皆是,今日陛下将创办文报的利润,算给翰林院的年终奖金,让他们欣喜不已。
     这可是一大笔额外收入啊,还是正经收入,摆的上台面,既能赚 名,又能赚钱,改善生计,当真不可多得啊。
     另外,三大报,陛下将面对全国陛下的时报和军报限制售价,甚至倒贴投入去推广普及,旨在全民广告,老少咸闻。
     而文报则不然,他的受众是读书人,读书人是精英阶层,售价朝廷才不关心呢,读书人有钱,贵一点他们也读得起,这样一来,翰林院的外快,要是办好了,能赚大钱。
     于是,翰林院得知今日朝议结果,自然是满心激奋,准备大展拳脚,博名声,赚大钱,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好了,继续吧,首辅,还有何事朝议?”
     “陛下,如今各省督抚配置不齐,内阁请廷推各地督抚。”
     “这个不急,按制,督抚非常设之职,暂依现制。”
     “臣遵旨。月前请奏的国子监调任,已考核大批监生、贡生进入军中和农业局,日前正在培教。”
     “嗯,这些事,内阁和军阁各自把控好即可。”
     “魏国公府的老国公,日前已在弥留之际,魏国公请休,军阁拟批准,请陛下圣裁。”
     “嗯,老国公一生为国,着礼部提前准备谥号葬仪,李安,你亲自代朕前往魏国公府慰问赏赐。”
     

第458章 钦差回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