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2章 陈家秘典,《天罡四卷》[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最后一首《登高》的朱砂印落下,所有光环突然收缩凝聚,化作一座九层玲珑塔状的记忆灵阵。
     塔基由《诗经》的四字韵脚垒砌,塔身镌刻着唐诗的平仄格律,塔顶那颗由《楚辞》辞藻凝成的明珠,便是阵眼所在,昼夜闪烁着如同晨星般的智慧灵光。
     那些被翻得起了毛边的初高中课本,更是耗费了我整个暑假的心神。
     我将《论语》抄录在数学课本的空白处,让“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哲理与函数公式产生灵韵共鸣; 在物理课本的电路图旁绘制《道德经》的太极符文,使电流走向与“道生一”的宇宙观相互印证。
     每当月光洒满书案,我便盘膝而坐,让周身灵气如细雨般浸润这些课本。地理课本上的山川图谱开始微微隆起,化作识海中连绵的知识山脉; 历史课本里的朝代更迭幻化成奔流的长河,环绕在山脉周围。
     最令人惊叹的是语文课本,那些被红笔圈点的段落竟在灵气滋养下逐渐具象化——《岳阳楼记》的文字化作洞庭湖畔的楼宇虚影,《出师表》的字句凝聚成身披战甲的武侯灵姿。
     这些课本最终在识海深处构筑起一座占地千亩的知识灵府:朱漆大门上悬挂着“格物致知”的金匾,门前两尊石兽分别是数理公式与文言虚词所化; 府内三十六间书房按学科分类,每间房梁都刻着对应的学科至理名言。书架上的典籍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我的思绪轻轻翻动,每页纸都腾起三寸灵气光晕,将整个灵府映照得如同白昼。
     每当我需要调用知识时,灵府中的典籍便会自行飞出,在阵眼灵光的指引下组成答案,这种由灵气与学识共同构筑的认知体系,成为日后我破解各类灵气谜题的坚实根基。
     “这...这不可能...”胖大修士赵虎踉跄着后退数步,他丹田处的灵气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因过度的震惊而剧烈紊乱,甚至泛起阵阵刺痛。
     要知道,即便是借助家族传承的记忆灵术,想要完整背诵《马说》并领悟其中的灵气流转,也需要耗费整整三日的苦功,期间还需不断以灵气滋养识海,才能勉强记住。而我仅仅凭借通读一遍,便将其中蕴含的灵气脉络与文字韵律完美复刻,仿佛那篇文章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
     远处的困灵阵在这股无形的威压之下,如同冰雪遇骄阳,彻底崩解,化作点点红光,如同破碎的星辰,消散在深邃的夜色中。
     自那日后,每当我走在山间的小道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几道带着敬畏的神识从四面八方扫过,如同探照灯般短暂停留,又迅速收回。
     曾经那些充满着灵气较量的青涩比试,如今回想起来,不过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试炼石,每一次碰撞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潜力。
     而此刻,龙王镇平静无波的表面之下,一场场更为隐秘的灵力交锋正在悄然上演,如同潜藏在深海中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汪经纬与邱癫子的对峙,早已从最初表面的灵气碰撞,升级为更为凶险的神识层面的较量,两人的神识在无形的空间中相互试探、碰撞,每一次交锋都可能对双方的识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伤。
     当小姣再次提及简家的《梦妻必谈》时,汪经纬正端着茶盏的手指猛地一顿,青花瓷盏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丹田深处,那道自少年时便已觉醒的陈家护道灵气,此刻竟如被春风拂过的湖面,骤然荡开

第452章 陈家秘典,《天罡四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