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7章 真诀是仙级[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着,他的右手手指灵动地变化着姿势,食指与拇指相扣成环,是“乾卦”。
     无名指弯曲,是“坤卦”。
     时而如拈花般轻柔,模拟感受气流的微妙,指尖仿佛真的拈着朵无形的花,能闻到虚幻的芬芳。
     时而似摘叶般迅速,演示捕捉气场的瞬间,手腕翻转如风吹叶落,快得只留下道残影。
     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仿佛在与周围的空气、与那神秘的天地之力进行着某种交流。
     “运用这指法,配合无漏真诀,便能在风水的世界里,捕捉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妙气息。”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仿佛在引导黎杏花踏入一个全新的神秘领域,那里的一切都与触觉、嗅觉、听觉相连,远超视觉的局限。
     黎杏花目不转睛地看着邱癫子的动作,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仿佛即将踏入一个从未涉足的神秘世界。
     她的指尖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即将触及古老智慧的激动,像即将打开尘封已久的宝箱的探险者,既怕里面的珍宝太过耀眼,又渴望一睹真容。
     她学着邱癫子的样子伸出手,手指僵硬地模仿,却总也做不到那般流畅,急得鼻尖都冒出了细汗。
     在这被神秘氤氲所弥漫、仿若自太古便被古老智慧滋养的忧乐沟,世间万物皆被蒙上了一层需要用心解读的朦胧面纱。
     原来,那神秘的八字箴言之中,“眼眼”一词,绝非世俗所理解的单纯指代眼睛。
     在这里,“洞洞”即为“眼眼”,其所指乃是人体周身那些星罗棋布、恰似夜空中神秘星辰般的窍穴——百会为天眼,可感天象变化,邱癫子的师娘便能通过百会穴的跳动预测阴晴。
     膻中为气眼,能察地脉流转,村里的老木匠刨木头时,总爱用胸口贴着木料,便是在感受气眼的呼应。
     涌泉为地眼,可应万物生长,播种时用脚丈量土地,能判断墒情好坏。
     这些窍穴,宛如隐藏在人体中的神秘密码,每一个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它们静静蛰伏在肌肤之下,等待着被唤醒、被解读,与天地的“眼”——日、月、星相对应,形成一个宏大的共鸣网络。
     说起这神秘的八字算法,在忧乐沟的古老传说里,它起源于一场天地初开时的平衡之战。
     那时,阴阳失衡,寒暑错乱,夏天飘雪,冬天打雷,百姓苦不堪言。
     有位智者姓陈,是烧瓦匠出身,他观天象三年,察地脉五载,终于参透了天地间的神秘力量,创造出了八字算法。
     这算法能沟通天地灵气,调和阴阳,平衡寒暑,让世间万物重新回归和谐。
     据说他烧出的瓦,能根据八字算法调整弧度,盖出的房子冬暖夏凉,连虫蚁都不进。
     然而,这八字算法威力太过强大,若是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必将扰乱天地秩序。
     传说曾有个外乡道士,偷学了皮毛,用算法破坏别人家的风水,结果自家遭了雷击,房屋尽毁。
     于是,智者将算法拆解,以土话编制提示,隐藏在日常的言语之中,比如“盖房要朝南,柴房别对门”“种瓜要向阳,栽树莫挡窗”,只在有缘人之间口口相传。
     传说,只有那些心诚且与天地灵气感应强烈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真意,获得洞察先机的能力。
     这位智者,便是当地人尊称的“辰神”,传说与烧瓦世家陈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家每代传人都会在烧瓦前祭拜辰神,窑门的朝向、窑火的温度,都严格依照八字算法,所以陈家的瓦能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腐。
     去年村里修祠堂,用了陈家新烧的瓦,下雨天连雨滴的声音都格外均匀,像天籁之音。
     民间流传的八字算法,向来如一团浓重的迷雾,让人深陷其中,难以捉摸。
     其根源就在于,每八个字背后,都潜藏着用当地土话精心编制的提示。
     这些提示,犹如古老神秘的符文,镌刻着难以言喻的神秘力量与隐晦含义,根本无法用寻常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
     比如“水绕明堂”,土话提示是“门前有弯水,代代出秀才”,既形象又好记。
     “山环吉地”则说成“屋后有靠山,年年有余粮”,直白又实用。
     修行界都以为它们仿若来自一个超越人类理解的神秘维度,带着远古的气息与未知的能量,仿佛在诉说着天地初开时的秘密,却想不到是在俗世中以土话俚语在暗中流传,代代相传,从未断绝,就像瓦垄间的青苔,看似不起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也正因如此,口口相传,便成了八字算法提示最为常用,也是最为神秘的传承方式。
     这传承方式,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意志,在暗中默默守

第257章 真诀是仙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