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常有祥云缭绕,即使晴空万里,也能看到淡淡的雾气在山腰处流转,如麒麟吐息,那雾气带着淡淡的香气,吸入后能宁神静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山中多珍禽异兽,有色彩斑斓的锦鸡,如麒麟身上的彩纹;有身形矫健的羚羊,如麒麟的迅捷,这些生灵与山体和谐共处,更添麒麟祥瑞之气。
簸箕山形似张开血盆大口的黑虎,因而得名黑虎嘴。
山顶两侧的悬崖如虎耳耸立,高约五十丈,宽约二十丈,悬崖上寸草不生,岩石锋利如刀,高耸入云;中间的凹陷如虎口大开,深约百丈,宽约三十丈,深邃幽暗,阳光难以直射入内,透着一股凛然煞气。
山间岩石多呈黑色,且形状怪异,有的如虎牙锋利,长达数尺;有的如虎爪尖锐,深入岩石数寸。
据说每逢月圆之夜,站在山口能听到隐约的虎啸之声,那声音并非来自凡虎,而是山体煞气凝聚所化,能震慑宵小,使山中野兽不敢靠近,也让心怀不轨之人望而却步。
山脚下有一片黑土,肥力极差,寸草不生,那是煞气凝聚的产物,也警示着此山的凶险。
兔儿山恰似一只蛰伏的老龟,背负着岁月的沧桑,故被称作老龟背。
山形圆浑,海拔约五百米,土层深厚,最厚处达数十米,草木丰茂,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如龟甲般厚实稳固。
山顶平缓,面积约百亩,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圆形洼地,直径约三十丈,如龟壳上的纹理;洼地中心有一眼清泉,四季不涸,如龟的肚脐,滋养着整座山。
四周山坡倾斜角度较小,约三十度左右,如龟的四肢匍匐在地,山坡上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如龟甲上的苔藓。
山间多爬虫,有缓慢爬行的乌龟,有蜿蜒游走的蛇类,这些生灵与山体气息相通,更显老龟的沉稳与长寿。
后两山,即簸箕山与兔儿山,分别与柴房的南门和西门气机相通。
簸箕山的煞气经柴房转化后,能化为守护之力,如黑虎看家护院,抵御外来侵扰;兔儿山的祥和之气,则能滋养万物生长,如老龟吐纳,使柴房的气场生生不息。
两座山虽特性迥异,却一攻一守,一刚一柔,相互配合,共同维系着柴房气场的平衡。
它们与长山、寨子山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四象格局,东青龙(长山)、西白虎(簸箕山)、南朱雀(寨子山)、北玄武(兔儿山),四象拱卫,使柴房的气场愈发稳固。
就在刚刚那电光火石、转瞬即逝的刹那间,邱癫子凭借着自身的敏锐感知,终于得以窥探柴房与四座青山之间那错综复杂、若隐若现的气机脉络。
他的复眼捕捉到气场流动时泛起的微光,那微光颜色各异,与五行相对应;在无情无性之境的加持下,剥离了表象的干扰,直抵本质,能清晰“看到”能量的流动轨迹。
那些脉络如彩色丝带,红、黄、白、青、黑五色交织,分别对应着火、土、金、木、水五行之气,顺着地脉缓缓流淌,时而汇聚,在柴房下方形成一个能量漩涡;时而分流,沿着山沟溪流扩散至整个忧乐沟,井然有序,如交响乐团的五线谱,各自演奏却又和谐统一。
然而,以他目前的修行境界,面对寨子山那神秘莫测、宛如迷宫般的七层八方结构,仍觉力不从心,难以完全洞悉其中的奥秘。
每层台阶高约三十丈,宽逾百丈,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每块石板长约十丈,宽约五丈,厚约一丈,重量不下千吨,不知古人如何将其搬运至此。
石板上布满青苔与刻痕,仔细辨认可发现其中隐藏着上古符文,那些符文并非文字,而是由线条构成的能量符号,历经岁月磨蚀却依旧散发着微弱的能量波动,触摸时能感受到一丝温热。
八方对应八卦方位,各有一株千年古树镇守,分别是松(乾位,象征天)、柏(坤位,象征地)、槐(震位,象征雷)、榆(巽位,象征风)、桑(坎位,象征水)、枣(离位,象征火)、栗(艮位,象征山)、梓(兑位,象征泽),这些古树姿态各异,却都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它们的气场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八卦阵,维持着山体能量的平衡,使寨子山的气场千年不衰。
与他那神秘莫测、宛如传奇般的父亲相比,他深知自己尚有很大的差距。
他父亲曾仅凭一己之力,勘测出三条龙脉的走向,挽救了三个村落的命运。
那三条龙脉原本因采矿而受损,地气紊乱,导致当地连年灾荒,是他父亲耗时三年,寻得龙脉节点,以草木为引,以山石为镇,才使其恢复如初。
传说他父亲能与山川对话,能听懂河流的诉说,风雨雷电都是他的信使,鸟兽虫鱼都是他的向导,其风水造诣已臻化境,事迹在风水界传为佳话,被收录入《近代奇人录》。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
第208章 对山性最本质的体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