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听到,就像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那里的山水似乎都带着灵性,春天的山峰会披上绿装,溪水会唱着欢快的歌;夏天的树木会撑开浓荫,为人们遮挡烈日;秋天的田野会染上金黄,果实会散发诱人的香气;冬天的大地会盖上白雪,一片宁静祥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们能感知人的喜怒哀乐,当人们开心时,阳光会格外灿烂;当人们悲伤时,天空会飘起细雨,引人无限遐想。
在忧乐沟的老农会大院子,那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墙由黄土夯实而成,夯土层清晰可见,有些地方已经斑驳,露出里面混合的稻草,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杏花嫂黎杏花带着对风水颇有研究的神秘人物邱癫子来到汪家大院,杏花嫂穿着一身蓝色的粗布褂子,洗得有些发白,头上裹着深蓝色的毛巾,遮住了大半头发,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精神矍铄,眼神明亮,脚步稳健。
邱癫子则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袖口磨损严重,头发乱糟糟的像一蓬枯草,眼神却异常明亮,像鹰隼般锐利,据说他能看懂山川走势,辨明吉凶祸福,曾准确预测过几次山洪爆发,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里曾是陈家老宅的所在地,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门槛上的凹槽被无数人的脚步磨出深深的痕迹,记录着进出的匆忙与悠闲。
汪家大院的大门紧闭着,朱红色的门板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漆皮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的木质纹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褐色,像一幅天然的画。
门环是黄铜的,被无数人的手摸得发亮,泛着温润的光泽,像在守护着什么秘密,又像在无声地拒绝着外来的窥探。
门两旁的石狮子已经风化,轮廓变得模糊,却依旧坚守着岗位,蹲坐在石座上,透着一股威严,仿佛在警示着心怀不轨之人。
无巧不成书,汪家的小天井里还保留着两棵杏子树和两株花椒树。
两棵杏子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树皮粗糙,布满了裂纹,像老人手上的青筋。
树枝向四周伸展,覆盖了大半个天井,叶片呈椭圆形,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细听又像在无声地叹息,带着几分沧桑。
春天时,树上会开满粉色的花朵,密密匝匝,像一片云霞落在枝头,引来蜜蜂嗡嗡作响;夏天则结满金黄的杏子,圆润饱满,酸甜可口,摘一个咬在嘴里,汁水四溢。
两株花椒树则浑身带刺,枝条上布满了尖锐的短刺,让人不敢轻易触碰,叶片细小,呈卵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像在警惕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又像在抗拒着未知的力量,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秋天时,枝头会挂满红色的花椒,像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散发着刺鼻的香气,很远就能闻到。
陈家那传承了数百年的木石结构老宅,除了三老太爷在大院北方后边角保留了一座柴房外,其余的早已不复存在。
老宅的消失,像带走了一段厚重的历史,那些雕梁画栋上的精美图案,有龙凤呈祥,有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青砖黛瓦的巧妙组合,让房屋冬暖夏凉,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灭,却留下了无数的谜团,让人猜测着当年的繁华与荣耀。
那座柴房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屋顶覆盖着青瓦,有些已经破损,用茅草修补着,露出参差不齐的草茬,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风雨无阻,房梁上的蛛网层层叠叠,记录着时光的痕迹,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拆除重修后,昔日陈家大院的风貌完全改变,被三四十户人家分割居住,每家都在原来的地基上盖起了自己的房屋,有砖瓦房,红色的砖墙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有小平房,灰色的水泥顶简洁实用,风格各异,像是一个大杂烩。
曾经圆融如镜的布局变得支离破碎,再也无法恢复成一个整体,像一块被打碎的镜子,再也拼不回原来的模样。
如今的大院像一幅被撕裂的画卷,每一片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却再也拼凑不出完整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变迁,沧海桑田,不过转瞬之间,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已化为过眼云烟。
陈家祖屋最核心的堂屋旧址上,如今坐落着汪家的三座大瓦房,青砖灰瓦,屋脊上雕刻着简单的花纹,有云纹,有回字纹,朴素而典雅。
正房由幺房的汪是非侍奉着老渔猫子居住,汪是非为人孝顺,每日端茶送水,悉心照料。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
第159章 两棵杏树和两株花椒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