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断崖式下跌,背后是无数矛盾的化解、是公平正义的回归、是群众获得感的提升、是对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最朴素最有力的认可!
     冰冷的数字在此刻仿佛有了血肉,它们清晰地镌刻着云峡这片土地伤愈后迸发的蓬勃活力和执政为民的丰硕成果。
     区信访局群众接待大厅。
     曾经人声鼎沸、长队不绝的景象消失了。曾经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诉求登记表纸盒,如今空空荡荡。大厅窗明几净,靠墙的长椅上空空如也,只有窗台上的几盆绿植生机盎然。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科员小李,坐在接访登记窗口内,下意识地又整理了一遍手边崭新的接访登记簿、便笺本和笔筒。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又望了望空空荡荡的大厅入口,眼神里还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紧张和一丝……难以置信的茫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张,”他对坐在旁边的同事,一个在信访局干了七八年的“老兵”悄声问,“今天上午,一个登记的都没有?”
     小张正埋头整理着一叠信访事项的回访记录——大部分都是已办结归档的。他闻言抬起头,笑呵呵地拍了拍身边码得整整齐齐的档案盒:
     “没习惯吧?现在正常啦!我刚开始也不适应呢。这才像样子嘛!”
     他伸了个懒腰,指着空荡荡的大厅:“想想以前?从早上开门就挤满了人,水都没时间喝一口。哪像现在……”他指了指墙角新装的直饮水机和小圆桌,“有时候还能泡杯茶定定心心地看会儿业务书呢。”
     小李环顾四周,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洁净的地砖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宁静。前所未有的宁静。这宁静,却是云峡区近一年来刮骨疗毒、铁腕治吏、一心为民所换来的最珍贵的回响。这不再是一个“麻烦部门”,更像一个见证秩序回归、民心安定的窗口。
     “嘿,别说,”小张又凑近一点,压低了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兴奋,“我听综治办老刘说,连以前那几个有名的‘上访专业户,像河湾村的老王头你知道吧?前阵子见他在街口支了个煎饼摊,生意还挺好!还有那个为征地补偿闹了七八年的‘刺头赵老三,上个月报名参加神农集团的岗前培训了!嘿,这世道,真不一样喽!”小张脸上,是熬过了漫漫长夜终于看到曙光的轻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秦风办公室。
     桌上摊开着刚刚新鲜出炉、散发着油墨香的《云峡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那金色的卷首语和一连串闪亮的数据,昭示着一个区域的浴火重生。
     夕阳的余晖给房间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秦风没有坐在桌前研究数据,而是凭窗而立,目光投向远方。
     楼下,区政府大院门外,新投入运营的社区食堂门前排起了等候开饭的老人队伍;稍远处,紧邻着区政府新落成的区第一实验小学新校区里,最后一批结束托管兴趣班的孩子被家长接走,校门口洋溢着欢声笑语;视线再延伸,区中心医院扩建工地上,塔吊的巨臂还在缓缓转动,拔地而起的新住院大楼在夕阳下勾勒出坚实的轮廓……
     民生实事的财政投入,如同甘霖,精准地滴灌在这座城市最基础的根系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这一切,都源于屏幕上那串“24.3%”的财政收入增长,源于报表上“GDP增速全市第一”的金光,源于老王头们摩挲分红存折的手、李大娘们灶台前的笑、竹溪村民编织竹篮的灵活双手和农光互补基地工人劳作的身影。
     它们共同编织成这幅温暖而充满力量的“金秋民生图”。
     秦风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安静的、欣慰的弧度。信访量的断崖式下降,便是这幅民生图卷最佳的注脚——当公平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当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个家庭,当群众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可预期的稳定生活与尊严体面,谁还会选择在漫长的上访路上踽踽独行?
     财政增收——经济数据亮眼——民生投入持续加力——获得感满意度提升——社会治理良性循环——社会稳定坚固。 这条清晰的因果链,正被云峡区近一年来砥砺前行的实践所印证!
    喜欢。
  

第285章 金秋赋民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