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寸,34;孟书记常说,治水和治玉一样,要因势利导。34;
“孟书记刚批完长河镇河道清淤的加急文件。”梁文龙递来温毛巾时,袖口露出半截转运红绳,“现在汛期压力大,你们新班子要尽快熟悉情况。”
秦风用毛巾擦拭眼镜,镜片蒙雾的瞬间,瞥见文件传送篮里露出的半页纸——是吴启东妻弟砂石公司的运输审批单,孟庆林的“加快办理”批示墨迹未干。
里间传来茶盏叩击声时,他腕表的震动提示音同步响起,34;您请。34;
34;孟书记好34; 一进办公室秦风赶紧打招呼。
34;秦风同志,坐。34;
孟庆林手握铜制水位尺,正将沙盘上的危桥模型调成三十度倾角。他身后的红木书柜嵌着整面青河立体沙盘,LED灯带在长河镇段凝成刺眼的蓝斑。34;沈部长都交代清楚了吧?组织程序还是要走扎实。34;
34;感谢孟书记关心。34;秦风的目光扫过沙盘边缘的陨石标本,34;青河县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向云峡区老同志多请教。34;
水位尺34;铛34;地敲在青龙桥位置:34;当年我在这段河堤睡过三个月帐篷!34;孟庆林的拇指摩挲着尺身上褪色的34;199834;刻字,34;现在年轻人搞电子台账是快,但防汛这种事......34;他突然将尺子插入沙盘,河沙从危桥裂缝簌簌滑落,34;还是要靠脚底板丈量出来的数据。34;
空调出风口的防汛沙袋轻轻晃动。秦风看着沙粒在模型底部堆积成锥形:34;听说当年抗洪时,青龙桥每小时沉降两毫米?34;
孟庆林的笑声震得展示柜里的老式雨量计微微颤动:34;好记性!不过现在都用卫星遥感了。34;他忽然俯身逼近,烟味混着薄荷喉糖的气息喷在秦风耳侧,34;新技术好用,但别让数据捆住了手脚。34;
市里对长河镇的事很痛心。”孟庆林用放大镜戳着沙盘上的桥墩模型,木屑簌簌掉落,“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历史成绩,比如98年抗洪时的应急机制......”
窗外传来刺耳的金属刮擦声,是工人在更换“云峡区重点工程进度榜”展板。孟庆林的笑声比展板落地声更沉闷:“年轻人就是爱较真!当年我们垒沙袋的时候,可没这么多电子表格。”
他抓起把河沙洒在沙盘上,石英颗粒在危桥裂缝处堆积成小小的山丘。
离开时,梁文龙追出来塞了个档案袋34;这是近三年《防汛工作纪要》,孟书记嘱咐带给您参考。34;
梁秘书递来的档案袋用三道加密封条密封。秦风走到停车场拆封时,发现内页边角有规律排列的针孔——正是孟庆林惯用的密语标记方式。手机在此时震动,周文的短信跳出屏幕:【危桥北侧砂石运输量异常,车牌号与梁秘书上月报销单重叠】。
九楼窗口,孟庆林正用那柄水位尺丈量沙盘。铜尺反射的夕阳如刀光横切过区委大院,将34;为人民服务34;的鎏金碑文劈成两半明暗。
喜欢。
第127章 入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