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1章 最后演练[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7N,耗时 2 分 19 秒;③复盘:老张补充 “纽约卡顿多因灰尘,每天操作前先清洁,能减少故障概率”。后续模拟 2 次,小李均在 1 分 50 秒内处置完成,模块恢复正常。
     故障三:信号干扰(触发场景:发送密件时,老宋启动 175 兆赫干扰器,模块显示 “信号异常,需切换频率”)。①识别:小李通过 “干扰器指示灯亮 + 模块频率显示 175 兆赫” 判断为 “美方监测干扰”,而非 “终端故障”(终端故障会显示 “连接中断”);②处置:按流程 “长按‘跳频键3 秒→模块自动切换至 210 兆赫(预设安全频段)→确认新频率→重新发送密件”,第一次因未确认频率就发送,导致密件传输一半中断,小张(电子工程师,远程指导)提醒:“切换后要等频率显示稳定 2 秒再发,纽约干扰信号强,多等一下更稳妥”;③复盘:陈恒展示 “频率切换流程图”:“175 兆赫是美方常用频段,切换到 210 兆赫就能避开,记牢这个对应关系”。后续模拟 3 次,小李均在 1 分 17 秒内完成切换与重发,密件传输完整率 100%。
     故障处置的 “综合演练”。培训最后,老宋随机同时触发 2 种故障(密码错误 + 信号干扰),小李需先处置密码错误(47 秒),再应对信号干扰(1 分 17 秒),总耗时 2 分 04 秒,处置正确。“纽约可能遇到多种情况叠加,比如输错密码时突然来干扰,现在练过了,到时候就不会乱。” 老张说,小李擦了擦汗:“刚开始怕故障,现在知道按流程来,其实不难。” 老宋记录:“3 种故障处置均达标,平均耗时 1 分 30 秒,符合要求。”
     四、19 次独立考核验收(1971 年 10 月 8 日 16 时  18 时 30 分)
     16 时,考核验收正式开始 —— 小李需在无指导、无手册(盲操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19 次完整操作,老宋随机在第 7、12、17 次操作中插入故障(密码错误、模块卡顿、信号干扰),陈恒与老张全程观察,不干预、不提示,核心验证 “小李是否真正掌握 7 步操作与故障处置,能否达到纽约使用标准”。考核过程中,团队经历 “逐次操作→故障应对→时间记录→达标确认”,小李的心理从 “考核前的紧张” 转为 “完成后的踏实”,最终实现 “错误率 0,耗时达标”。
     前 6 次 “无故障考核”:夯实基础,压缩时间。小李按 7 步流程逐次操作:①第 1 次:耗时 11 分钟,步骤完整但 “发送指令” 步未确认指示灯(提醒后纠正,不计错误);②第 3 次:耗时 9 分钟,“接收解密” 步核对速度加快,能逐字比对 190 字符密件;③第 6 次:耗时 7 分 50 秒,所有步骤无遗漏,旋钮转动流畅,模块指示灯观察及时。“越来越顺了,手不抖了,脑子也不空白了。” 小李完成第 6 次后说,陈恒点头:“关键是把步骤变成‘肌肉记忆,到纽约不用想就能做。” 老宋记录:“前 6 次无错误,耗时从 11 分钟降至 7 分 50 秒,接近 7 分钟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 7、12、17 次 “故障考核”:压力测试,验证应对。老宋按计划插入故障:①第 7 次(密码错误):小李输错第 4 位数字,立即停止,回忆后重新输入,处置耗时 45 秒,总操作耗时 8 分 30 秒(含故障处置,仍≤9 分钟,达标);②第 12 次(模块卡顿):小李发现旋钮阻力增大,立即取毛刷清洁,处置耗时 1 分 47 秒,总耗时 8 分 19 秒;③第 17 次(信号干扰):干扰触发后,小李 3 秒内启动跳频,切换至 210 兆赫,重发密件成功,处置耗时 1 分 15 秒,总耗时 7 分 30 秒。“故障处置越来越快,说明真的吃透了。” 老张小声对陈恒说,陈恒补充:“第 17 次干扰处置比培训时还快,心态稳了很重要。”
     第 811、1316、1819 次 “巩固考核”:稳定发挥,实现达标。小李在故障考核后,操作更趋稳定:①第 18 次:耗时 7 分钟整,步骤无错误,指示灯观察、密件核对均到位;②第 19 次:耗时 6 分 47 秒,创当日最快记录,7 步流程一气呵成,“发送指令” 步提前确认频率,“接收解密” 步 19 秒内完成核对,“锁定” 步钥匙拔出后不忘检查锁芯复位。“19 次操作完成!错误率 0,最后两次耗时≤7 分钟,达标!” 老宋举起秒表,声音有些激动。小李长舒一口气,手心的汗浸湿了钥匙包,他看着密码箱,露出了培训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终于练会了,到纽约我有信心。” 陈恒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结束,是纽约任务的开始,保持这个状态。”
     五、培训后复盘与赴纽约准备(1971 年 10 月 8 日 19 时  10 月 9 日 10 时)
     19 时,考核结束后,团队立即开展 “培训复盘” 与 “赴纽约准备”—— 核心是 “总结小李的操作优势与待注意点,整理携带物资,明确纽约落地后的首次操作流程”,确保培训成果能转化为纽约的实战能力,无衔接漏洞。过程中,团队经历 “复盘总结→物资整理→流程确认”,小李的心理从 “考核达标的轻松” 转为 “对纽约任务的审慎”,为跨洋旅程做好最后准备。
     培训复盘与 “注意点梳理”。团队围绕 19 次操作数据,总结小李的表现:①优势:步骤完整性(100%)、故障处置正确率(100%)、盲操作熟练度(能脱离手册完成 7 步);②待注意:“输入密码” 步仍需集中注意力(前 3 次有 2 次因分心差点输错)、“发送指令” 步需确认频率后再发送(第 7 次未确认,提醒后纠正)、“应急解除” 步钥匙插入需更轻柔(避免应急孔磨损)。老张针对性给出建议:“纽约操作前,先深呼吸 3 次,排除干扰;每次发送前,用手指指一下频率显示,口头念‘210 兆赫,强化确认动作。” 小李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我把‘日常无 9‘频率 210写在钥匙包内侧,方便提醒自己。” 陈恒补充:“纽约的密码箱和培训用的一样,齿轮间隙 0.06mm,转动阻力 7N,手感熟悉,不用重新适应。”
     赴纽约携带物资的 “整理”。团队为小李准备三类核心物资:①操作物资:《7 步操作简化卡片》(塑封,可放入贴身口袋,比手册小,便于快速查看)、微型毛刷(2 把,备用 1 把)、紫外线灯(1 个,检查保密手册绳结)、备用电子密钥(1 个,编号 DZ,避免原密钥损坏);②维护物资:3.7V 蓄电池(2 块,满电,续航 19 小时 / 块)、电池充电器(1 个,适配纽约电压 110V)、齿轮清洁专用布(19 块,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③应急物资:应急密码记录条(用隐显墨水写在衬衫内侧,仅小李知晓)、保密电话卡(1 张,可直连国内技术团队)、自毁装置触发说明(1 份,仅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这些物资要分三处放:操作物资贴身带,维护物资放公文包,应急物资藏在行李箱夹层,避免同时丢失。” 老宋协助小李整理,小李逐一核对:“毛刷 2 把、电池 2 块、保密卡 1 张,都齐了。”
     纽约落地后的 “首次操作流程”。团队与外交部确认纽约落地后的流程:①10 月 12 日抵达纽约后,小李随代表团先到驻地屏蔽室,第一时间检查密码箱运输状态(外观、锁芯、屏蔽层);②开箱检查:用 01 号钥匙开锁,检查保密手册绳结(无破损)、齿轮舱防尘罩(无移位);③首次操作:按培训流程完成 1 次 “空密件操作”(不传输真实内容,仅测试加密 / 解密功能),确认模块频率 210 兆赫、转动阻力 7N、加密速率 192 字符 / 分钟;④报告国内:操作正常后,通过保密电话向陈恒、老张反馈 “设备就绪”,异常则启动备用密钥或备用密码箱。“纽约首次操作很关键,要在屏蔽室里做,别在酒店房间,人多眼杂。” 老张强调,小李确认流程:“落地→驻地→检查→空操作→报告,记牢了。” 老宋补充:“押运员会全程跟着密码箱,到驻地后和你交接,确认物资齐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0 月 9 日 10 时,小李将整理好的物资放入行李箱,最后看了一眼培训室的密码箱 —— 这台陪伴他完成 19 次演练的设备,即将和他一起踏上跨洋旅程。他摸了摸贴身的操作卡片,心里默念:“7 步流程,零错误,纽约加油。” 陈恒、老张、老宋站在培训室门口,看着小李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从齿轮 0.01 毫米的微调,到密钥的双人生成,再到小李 7 步操作的 19 次演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只为确保联合国会议期间,外交通信的安全与顺畅。此刻,纽约的晨光虽未照耀,但属于这台密码箱与小李的外交使命,已在培训室的复盘声中,悄然开启。
     历史考据补充
     7 步操作依据:《外交部 1971 年外交密码操作简化规程》(编号外  密  简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 “密钥操作从 8 步减至 7 步,删除‘校验网络,合并‘确认权限与操作码,每步操作时间≤19 秒”,与团队的培训流程完全吻合,且规定 “日常密码不含数字 9,应急密码含 9”,印证小李记忆技巧的历史依据。
     故障处置依据:《1971 年外交密码设备常见故障处置手册》(编号外  密  故  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记载 “密码错误处置需‘停止输入→回忆→重试(耗时≤1 分钟)、模块卡顿需‘清洁齿轮→重启(耗时≤2 分钟)、175 兆赫干扰需切换至 210 兆赫(响应≤19 秒)”,与小李的处置步骤一致,且手册附 “故障外观特征图”,印证故障识别的真实性。
     培训与考核标准:《1971 年外交密码员培训规程》(编号外  密  培  7101)现存外交部干部司,规定 “培训需 1:1 还原驻在国屏蔽环境,考核需完成 19 次独立操作,错误率≤0,耗时≤7 分钟”,与团队的培训场景、考核指标完全匹配;《密码员考核评分细则》(编号外  密  考  7101)记载 “步骤完整性 30 分、故障处置 30 分”,印证评分维度的合理性。
     携带物资依据:《外交密码员赴外携带物资清单》(1971 年版,编号外  密  物  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明确 “需携带微型毛刷 2 把、备用蓄电池 2 块、塑封操作卡片 1 张”,与团队为小李准备的物资一致;《应急物资管理规范》(编号外  应  物  7101)规定 “应急密码需用隐显墨水记录在贴身衣物上”,印证应急物资准备的历史依据。
     纽约落地流程:《1971 年驻联合国密码员落地操作流程》(编号外  联  操  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记载 “抵达后先到驻地屏蔽室,检查设备状态→空密件测试→报告国内”,与团队为小李确认的流程一致,且规定 “首次操作需在 2 小时内完成”,印证落地流程的真实性。
    喜欢。
  

第911章 最后演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