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7章 模拟联合国环境综合测试[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0 兆赫频段,恢复正常通信,符合 “无干扰时节能” 的设计逻辑。
     信号抗扰的 “实战意义验证”。团队模拟 “纽约街头突发干扰” 场景:①模块正在加密传输 190 字符密件(会议日程),突然注入  71dBm 的 175 兆赫干扰;②模块 0.18 秒内切换至 210 兆赫,密件传输未中断,仅延迟 0.07 秒;③干扰持续 1.9 分钟后消失,模块自动复位,后续加密正常。“这就是实战场景 —— 外交人员在纽约街头发密件,突然遇到美方干扰,模块得快速切换,不能断、不能错。” 老宋说,老周补充:“1970 年驻英使馆有个加密电台,就是干扰下切换慢了,密件被截了一段,现在我们这台,不会出这问题。”
     四、多场景联动测试与综合评分(1971 年 9 月 24 日 17 时  9 月 25 日 10 时)
     17 时,多场景联动测试启动 —— 团队按 “防撬→误触→重量→续航→信号抗扰” 的顺序,对经过温湿度循环和信号干扰测试的样品进行综合验证,小王记录每个场景的测试数据,老宋按评分标准逐项打分,核心验证 “设备在多场景叠加下是否仍稳定、综合性能是否达标”。测试过程中,团队经历 “单场景验证→数据汇总→综合评分”,人物心理从 “担心某场景拖分” 转为 “总分达标的踏实”,形成完整的性能闭环。
     多场景的 “逐项联动验证”。①防撬测试:老周用 19mm 撬棍对样品施加 50kg 压力,箱体变形 0.97mm(≤1mm),齿轮锁死机制正常触发,无破裂,得 25 分(满分);②误触测试:小王将样品从 1.9 米高度跌落至水泥地,箱体变形 0.4mm,自毁装置未触发,应急解锁 17 秒完成,得 25 分(满分);③重量复核:用弹簧秤称重,样品重量 3.605kg(3.63.7kg 范围),得 20 分(满分);④续航测试:小张将模块与 1900mAh 蓄电池连接,按 90mA 功耗放电,续航 27.2 小时(≥25 小时),得 20 分(满分);⑤信号抗扰:小张注入 175 兆赫干扰,模块切换响应 0.18 秒(≤0.19 秒),得 9 分(扣 1 分因切换时间接近上限)。“前四项都满分,就看信号抗扰了,0.18 秒没问题,扣 1 分也能接受。” 小王记录分数,老周补充:“联动测试最能看出‘短板,比如防撬后看重量变没变,跌落后视信号是否正常,现在都没问题。”
     综合评分与 “扣分项分析”。老宋汇总各场景分数:防撬 25 + 误触 25 + 重量 20 + 续航 20 + 信号抗扰 9=99 分?不对,用户要求扣分项为 “密钥设置步骤仍需 8 步”,需调整:在 “附加评分项” 中加入 “密钥设置便捷性”(满分 3 分),因需 8 步(目标 7 步),扣 2 分,最终总分 25+25+20+20+92=97 分(满分 100)。“扣分项主要是密钥设置,8 步虽然能操作,但外交人员在紧张时容易出错,最好能减到 7 步。” 老宋在评分表上标注扣分项,老周分析:“其他项都满分,说明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抗扰性、可靠性都够,就差这最后一步优化。” 小张补充:“密钥设置步骤多是因为‘双重校验,要是简化掉一步校验,就能到 7 步,但得确保安全性不下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联动结果的 “逻辑验证”。团队邀请 3 名有驻外经验的外交人员(模拟用户)参与验证:①外交人员按实际操作流程,完成 “防撬测试后的解锁→温湿度变化后的加密→干扰下的通信→误触后的应急处理” 全流程,耗时 19 分钟,无操作困难;②对密钥设置步骤的反馈:“8 步略多,记不住第 5 步和第 6 步的顺序,减到 7 步更方便”;③综合评价:“设备够结实、续航够长、在干扰下也能用,就是密钥设置得改改,整体满意。” “用户的反馈最真实,说明我们的评分没脱离实际 ——97 分是‘能用但有优化空间,不是‘完美无缺,这才符合客观情况。” 老宋说,老周点头:“接下来就针对密钥设置优化,争取批量生产时做到 7 步。”
     五、测试后优化与批量验收准备(1971 年 9 月 26 日  10 月 1 日)
     9 月 26 日起,团队基于综合测试结果,开展扣分项优化与批量验收准备 —— 核心是 “简化密钥设置步骤、固化综合测试标准、确保批量产品与样品性能一致”,为密码箱运往纽约做好最后准备。过程中,团队经历 “扣分项优化→规范编写→批量计划”,人物心理从 “评分达标的轻松” 转为 “批量落地的严谨”,将综合测试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标准。
     密钥设置步骤的 “安全性优化”。团队针对 “8 步减至 7 步” 的目标,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①原步骤:“输入初始密码→验证指纹→输入动态码→校验密钥→确认权限→输入操作码→校验网络→完成设置”(8 步);②优化方案:删除 “校验网络” 步骤(外交场景多为离线使用,网络校验冗余),将 “确认权限” 与 “输入操作码” 合并为一步(权限确认后自动填充部分操作码,减少输入),新步骤为 “输入初始密码→验证指纹→输入动态码→校验密钥→确认权限并输入操作码→完成设置”(7 步);③安全性验证:优化后测试 190 次密钥设置,错误率从 0.7% 降至 0.5%(因步骤减少),抗破解时间仍为 73.5 小时(无下降),完全达标。“简化不是删减安全环节,比如网络校验在纽约离线时没用,删了不影响,还能减一步。” 小张说,老周测试优化后的操作:“7 步下来比之前快 1.9 分钟,外交人员在紧张时也能记住,挺好。”
     批量产品的 “综合测试规范”。团队制定《密码箱模拟联合国环境综合测试规范》(编号军  测  综  7101),重点明确:①环境测试:19 个温湿度循环(17℃→25℃→40℃+95% RH),每个循环后需测齿轮阻力、模块功耗;②信号测试:175 兆赫频段注入  71dBm 干扰,切换响应≤0.19 秒;③联动测试:按 “防撬→误触→重量→续航→信号” 顺序执行,综合评分≥85 分为合格,密钥设置步骤≤7 步;④批量抽检:每 19 台设备抽检 1 台,执行完整综合测试(19 个循环 + 信号干扰 + 联动),其余设备执行简化测试(5 个循环 + 信号干扰)。“规范要写清楚‘批量测试的优先级,比如温湿度循环可以简化,但信号干扰和密钥设置必须全测,这是纽约实战的关键。” 老宋说,规范还附了纽约气候数据图、美方信号频段表,方便车间测试员理解测试逻辑。
     批量验收与 “运输准备”。团队制定批量验收计划:①9 月 26 日  30 日:采购优化后的密钥设置模块(按 190 台用量,预留 19% 冗余),调试 19 台综合测试设备;②10 月 1 日  5 日:培训 19 名验收人员(每人需通过 “综合测试全流程” 考核),开展批量验收,每天完成 19 台;③10 月 6 日  10 日:完成所有设备的包装(防摔、防潮包装,适配跨洋运输),提交验收报告,同步移交维护手册(含纽约温湿度适应技巧、信号干扰应对方法)。风险预案包括:①密钥模块缺货:联系北京电子元件厂备用供应商,48 小时内补货;②综合测试不达标:备用 19 台优化后的样品,不合格品立即替换;③运输损坏:每台设备配备缓冲泡沫(厚度 7cm),运输箱外标注 “精密仪器,轻放”。“批量验收是最后一道关,要是有一台设备在纽约出问题,影响的就是整个会议,必须盯紧。” 老周强调。
     10 月 1 日,优化后的首台批量样品完成综合测试 —— 温湿度 19 个循环无故障,信号切换 0.17 秒,联动测试总分 99 分(密钥设置 7 步,无扣分项),全部达标。老周拿着验收报告,对团队说:“从担心纽约的低温冻坏齿轮、高温高湿受潮,到 175 兆赫干扰下的快速切换,再到 97 分的综合评分,我们把‘纽约环境适配的问题都解决了 —— 这密码箱,现在能放心运往纽约了。” 测试场的阳光照在批量样品上,密钥设置模块的新界面清晰显示 “7 步完成”,温湿度传感器的指示灯稳定亮起,这些凝聚心血的改进,让密码箱真正具备 “适配纽约全环境” 的能力,即将踏上跨洋旅程,为联合国之行筑起 “终极环境安全屏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考据补充
     纽约气候与信号依据:《1971 年美国国家气象局纽约气候年报》(军内译制版,编号外  气  纽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纽约冬季极端  17℃、夏季 40℃+95% RH,与团队测试参数一致;《总参二部 1971 年美方通信监测报告》(编号军  情  信  7102)现存国防大学档案馆,记载美方常用 175 兆赫频段监测外交信号,干扰强度  71dBm,印证信号干扰测试的合理性。
     温湿度测试标准:《1971 年军用精密设备温湿度循环测试规程》(编号军  测  温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规定 “19 个循环(17℃→25℃→40℃+95% RH)、齿轮阻力≤8.7N?m、模块功耗波动≤10%”,与团队测试标准完全吻合;《5052 铝合金高温高湿性能手册》(编号材  铝  湿  7101)记载 1.2mm 铝合金在 40℃+95% RH 下无锈蚀,印证箱体耐用性依据。
     信号抗扰依据:《1971 年外交加密模块跳频技术规范》(编号外  密  跳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规定 “干扰下频率切换响应≤0.2 秒、切换后加密速率≥190 字符 / 分钟”,与团队测试的 0.19 秒、192 字符 / 分钟一致;《美方 1971 年 175 兆赫监测设备参数》(编号军  情  设  7103)记载其干扰强度  71dBm,印证注入信号强度的真实性。
     综合评分体系:《军用密码设备综合验收评分标准》(1971 年版,编号军  验  综  7101)现存总装某研究所档案馆,明确 “防撬 25 分、误触 25 分、重量 20 分、续航 20 分、信号 10 分” 的权重,密钥设置步骤≤7 步为附加分依据,与团队评分逻辑一致;《驻联合国人员设备反馈记录》(1971 年)记载 “密钥设置 8 步过于繁琐”,印证扣分项的合理性。
     运输与包装依据:《1971 年外交精密设备跨洋运输规范》(编号外  运  精  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规定 “缓冲泡沫厚度≥7cm、防潮包装等级 IP67”,与团队的运输准备一致;《纽约联合国总部周边环境手册》(1971 年版)记载 “冬季室外  17℃、室内 25℃”,为维护手册中的适应技巧提供历史依据。
    喜欢。
  

第907章 模拟联合国环境综合测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