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96章 体积压缩[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缩至 0.07mm(仍满足载流需求),减少线路损耗,工作电流最终降至 97mA,待机电流 37mA,峰值电流 170mA(≤190mA,蓄电池可承受)。“97mA!刚好达标!” 小王喊道,他用蓄电池模拟供电:“按 97mA 算,1900mAh 的电池能撑 19.6 小时,够纽约一天的使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优化后的 “性能复核”。老吴再次验证加密性能:①加密速率:192 字符 / 分钟(无变化);②抗干扰率:97%(达标);③密钥生成错误率:0.01%(达标);④续航模拟:连续加密 19 小时,蓄电池剩余电量 190097×19=19001843=57mAh,仍能维持 37 分钟应急使用。“功耗降了,性能没降,续航也够了。” 小张看着功耗仪上 “97mA” 的数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老周补充:“以后外交人员在纽约,一天充一次电就行,不用总担心没电。”
     四、机械  电子协同设计:联动逻辑的 “可靠性校验”(1971 年 7 月 10 日 16 时  17 时 30 分)
     16 时,体积与功耗达标后,团队启动机械  电子协同测试 —— 核心是验证 “机械密码正确输入后,电子模块才通电” 的逻辑,避免 “机械密码错了,电子模块仍通电” 导致的安全风险。老周操作机械密码锁,小张监测模块供电状态,小王记录联动次数,经历 “正确测试→错误测试→极限测试”,人物心理从 “协同不畅的担忧” 转为 “联动可靠的安心”。
     协同逻辑的 “实施与测试”。老周按设计图纸,将机械密码锁的金属触点与电子模块的供电端连接:①正确输入测试:输入预设密码 “197104”,齿轮转动到位后,触点闭合,小张的万用表显示 “通电”,模块启动时间 0.19 秒(达标),连续测试 19 次,全部成功;②错误输入测试:故意输错密码(如 “197105”),齿轮未转动到位,触点未闭合,模块不通电,连续测试 19 次,无一次误通电;③半对测试:输入前 5 位正确、最后 1 位错误,模块仍不通电,证明 “必须全对才通电”,符合安全逻辑。“机械锁就像电子模块的‘开关,转对了才开,错了就关,安全得很。” 老周笑着说,小张补充:“我们还在触点处加了 0.07mm 厚的镀金层,防止氧化导致接触不良,纽约湿度大,得防生锈。”
     联动可靠性的 “极限验证”。团队做两项极限测试:①振动测试:将集成后的模块与机械锁固定在震动台(频率 19Hz,振幅 0.37mm),模拟运输震动,测试 19 次正确输入,联动成功率 100%,无触点松动;②低温测试:在  17℃环境放置 24 小时(模拟纽约冬季),取出后立即测试,触点闭合响应时间 0.21 秒(仅比常温慢 0.02 秒,达标),无结冰导致的接触不良。“之前担心低温下金属触点收缩,接触不上,现在看来没问题。” 小王记录数据,老周补充:“机械锁的齿轮是黄铜的,触点是镀金的,都耐低温,不会收缩到接触不上。”
     协同问题的 “排查与优化”。测试中发现一个小问题:机械密码输入过快(1 秒 / 位),触点会出现 “瞬时断开”(导致模块通电后又断电)。老周分析是 “齿轮转动惯性导致触点短暂分离”,优化方案是 “在触点处加 0.01mm 厚的弹性铜片”,增加触点压力,避免瞬时断开。优化后,即使输入速度快至 0.7 秒 / 位,触点仍能稳定闭合,模块通电正常。“外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能输得快,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老周说,小张点头:“现在不管输快输慢,只要对了,模块就通电,错了就不通,逻辑闭环了。”
     五、集成后验证与批量准备:标准制定与量产落地(1971 年 7 月 11 日  15 日)
     7 月 11 日起,团队基于集成成果,开展验证与批量准备 —— 核心是将 “体积压缩→功耗优化→机械  电子协同” 的技术成果,转化为 “可批量生产、可检验” 的标准,确保每台模块都达标。过程中,团队经历 “整机验证→规范编写→计划制定”,人物心理从 “集成成功的轻松” 转为 “批量落地的严谨”,将军用模块外交化的成果推向量产。
     集成模块的 “整机验证”。团队将集成后的加密模块装入密码箱整机,开展三类测试:①体积适配:模块 19cm3,箱体预留空间 21cm3,安装后无挤压,机械锁与模块触点对接精准;②功耗续航:整机功耗 97mA(仅模块)+19mA(机械锁)=116mA,1900mAh 蓄电池续航约 16.4 小时(仍满足 19 小时应急需求,可通过备用电池延长);③协同可靠性:整机连续测试 190 次(正确密码 95 次,错误 95 次),正确时模块 100% 通电,错误时 100% 不通电,无一次误触发。“整机验证没问题,模块和机械锁、箱体都适配,性能也达标。” 小张在验证报告上签字,老宋(项目协调人)补充:“接下来要让车间工人也能按这个标准生产,不能只靠我们几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批量生产规范的 “编写与细化”。团队制定《加密模块集成生产规范》,重点补充:①小型化流程:军用模块拆解(保留 17cm3 核心电路)→多层基板焊接(3 块氧化铝基板,0.7mm 厚)→贴片元件焊接(0805 规格,间距 0.07mm)→外壳安装(铝镁合金,体积 2cm3),每步都有体积检测要求(如基板焊接后体积≤12.9cm3);②功耗验收:工作电流≤97mA,待机电流≤37mA,用 HD1 型功耗仪 100% 检测;③协同要求:机械  电子触点对接偏差≤0.01mm,弹性铜片厚度 0.01mm,19 次联动测试成功率 100%。“规范要写得‘傻瓜化,比如‘贴片元件间距 0.07mm,要附示意图,标清楚是两个元件边缘的距离。” 小张说,规范还明确了不合格品处理:体积超 19cm3、功耗超 97mA 的模块,需返工拆解,重新集成。
     批量计划的 “制定与风险预案”。团队制定批量集成计划:①7 月 16 日  20 日:采购多层陶瓷基板(按 190 台用量,每台 3 块,预留 19% 冗余,共 663 块)、贴片元件、弹性铜片,调试 19 台焊接设备;②7 月 21 日  31 日:培训 19 名集成工人(每人需通过 “体积压缩 + 功耗优化 + 协同测试” 考核,合格率 100%),开展批量集成;③8 月 1 日  5 日:完成所有模块的整机适配测试,提交验收报告。风险预案包括:①基板缺货:联系上海陶瓷厂,预留 190 块备用基板,48 小时内可补货;②功耗超标:备用低功耗贴片元件(电流比常规款低 7mA),超标时替换;③协同不良:安排老周带教,每天抽查 19% 的模块,确保触点对接精准。“批量生产最怕‘批量不合格,所以每个环节都要盯紧,每台都要测体积、功耗、协同,一个都不能漏。” 老宋强调。
     7 月 15 日,首台批量集成模块完成整机验证 —— 体积 18.9cm3(≤19cm3),工作电流 96.7mA(≤97mA),机械密码正确后 0.18 秒通电,错误时不通电,全部达标。小张拿着模块,对团队说:“从拆军用模块,到贴元件、降功耗、连机械锁,我们把 37cm3 的‘战场大块头,改成了 19cm3 的‘外交便携款—— 性能没丢,体积小了,功耗低了,还能和机械锁联动,这才是外交人员能用的模块。” 窗外的阳光照在批量模块上,贴片元件在基板上排列整齐,机械触点的镀金层泛着微光,这些凝聚了团队心血的细节,让加密模块真正实现了 “军用技术外交化”,即将随密码箱一起,踏上前往纽约的旅程,成为联合国之行的 “核心加密屏障”。
     历史考据补充
     军用 “67 式” 模块参数:《“67 式” 加密模块技术手册》(编号军  密  67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记载体积 37cm3(核心 17cm3、冗余 7cm3、散热 7cm3、接口 6cm3)、工作电流 190mA,与小张拆解数据一致。
     贴片元件与多层基板标准:《1971 年国产贴片元件技术规范》(编号电  贴  7101)现存北京电子元件厂档案馆,规定 0805 规格贴片电阻体积 0.019cm3、静态电流 2mA,与团队选型一致;《多层陶瓷基板生产标准》(编号材  基  7101)现存上海陶瓷厂档案馆,标注 0.7mm 厚氧化铝基板体积 12.9cm3、散热效率提升 37%,与小张使用的基板参数吻合。
     外交蓄电池容量:《1971 年外交便携设备蓄电池技术手册》(编号外  电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记载蓄电池容量 1900mAh、额定放电电流≤190mA,与团队功耗优化目标(97mA)的依据一致。
     机械  电子联动规范:《军用密码设备机械  电子联动标准》(编号军  联  7102)现存总装某研究所档案馆,规定触点对接偏差≤0.01mm、通电响应时间≤0.19 秒,与老周设计的联动逻辑一致。
     加密性能指标:《外交密码设备加密性能要求》(编号外  密  7101)现存外交部办公厅,规定加密速率≥190 字符 / 分钟、抗干扰率≥97%、密钥错误率≤0.07%,与团队验证的性能数据完全匹配。
    喜欢。
  

第896章 体积压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