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画面:1957 年 3 月 29 日的平潭岛测向站,35 岁的1957 年 3 月 28 日的《三角定位计算表》,三张不同角度的测向数据在坐标纸上形成误差三角形,陈恒的计算尺停在 34;白犬列岛东偏南 15 度34; 的刻度。他的帆布包侧兜露出半截 1950 年海南岛战役缴获的美军军用地图,与桌上摆着的 34;57 型34; 测向仪在月光下形成时空叠影。镜头扫过监测站外墙的粉笔坐标图,被海风侵蚀的 34;27.8MHz34; 频率数字旁,新添的红色箭头正指向海图上的礁石群 —— 那里藏着敌人自以为隐秘的发报点。字幕浮现:当发报间隔的数学规律逐渐显形,陈恒团队在测向仪的指针摆动与算盘的珠算声中锁定幽灵坐标。他们用三角板丈量电波的夹角,在潮汐表上标记信号的折射偏差,于美军地图的等高线与自制海图的礁石标记间缝合破绽 —— 那些被盐雾锈蚀的测向仪刻度、在海图上晕开的蓝墨水坐标、深夜礁石滩上与潮汐共振的发报节奏,终将在历史的反特地图上,成为中国电波侦察从 34;规律破译34; 迈向 34;精准打击34; 的第一组定位坐标。】
1957 年 3 月 29 日凌晨 1 点 50 分,平潭岛测向站的三台 34;57 型34; 测向仪同时转动,陈恒盯着指针在刻度盘上划出的三条方位线,在海图上形成的误差三角形直径超过 2 公里。26 岁的小张举着防潮灯,灯光在他手中的《美军海岸防御图》上摇晃:34;陈处长,按照李工的间隔规律,信号应该来自这个礁石群,34; 他指着地图上的 34;东引岛暗礁区34;,34;但测向仪偏差太大。34;
一、三角定位的毫米战争
监听室里,老赵正在用虎钳校准测向仪的磁棒,海风带来的盐雾让磁棒灵敏度下降 15%。他突然想起 1953 年在朝鲜用铁锅屏蔽电磁干扰的经历,34;把测向仪装进铅桶,34; 他对助手说,34;就像给它穿件防盐盔甲。34; 这个土法改良让测向精度提升至 1.2 度,三条方位线在海图上的交点逐渐收缩到 500 米范围内。
李工的算盘在《球面三角学》译本上敲出节奏,他正在修正地球曲面带来的信号折射误差。当发现满月时的电离层高度变化会导致 0.8 度的测向偏差,立即在计算表中增加 34;潮汐 电离层修正项34;:34;敌人选在满月发报,34; 他指着潮汐表上的高潮线,34;却不知道涨潮时的电离层会出卖他们的位置。34;
二、海图上的误差缝合
3 月 30 日正午,陈恒带着便携式测向仪登上渔船,在浪高 2 米的海面上进行移动测向。当信号出现的瞬间,他抓住船舷标出第三个方位角,与岸上测向站的数据交汇,误差三角形终于缩小到 300 米。34;老赵,把缴获的 M209 齿轮参数调进去,34; 他对着对讲机大喊,34;敌人的加密周期会影响发报机的杂散辐射。34;
回到监测站,老赵将 1950 年海南岛战役缴获的密码机齿轮数据输入模型,发现信号的杂散辐射频率与齿轮转动周期
第308章 据点锁定时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