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像是从历史的深井里捞出一块石头,沉甸甸的,不合时宜地在这间昏灯下回响。
他记忆里墨家是战国时那个提出兼爱、尚同的学派,传说中勇于攻守、重实用,后来在汉朝时便已声名渐灭。
没想到三百年后又重出现。
他吃惊是自然的——墨家早被史书说成消亡多时,没想到这名字竟有人在夜色里提起。女刺客的黑白分明的眼眸在烛影下看得清楚,那目光里似乎理解他的惊讶,带着一丝未言的释然:“是。”
“苟曦和各郡太守,一共九人,哦,除了本府就是八人,你们都要杀?”马清把问题补了出来,话里有试探也有担忧。
他这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他紧张地盯着女刺客的眼睛,一旦有异他就翻滚躲开。
“他们违背天道,当然该杀。”她说这句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寒光里带着对不义的憎恨。她的手在剑柄上轻轻摩挲,声音与动作交织成一种安静的危险。
马清追问:“天道是什么?”他并非只为辞章,而是真心想知道在这些人看来什么是正义。
“兼爱。”女刺客站起身,身形在灯光下拉长,腰间的长剑与她修长的身段相得益彰。
她的手指抬起,指向屋内被油灯映成红影的屏风——那是一幅绘着《周公辅成王》的屏风,周公辅佐成王的场景在灯光里似有旧梦的余温。
“拿这幅屏风来说,周公要是贤能,当选举天下贤能者为王,农夫、工匠皆可,他自己也可为王,而非辅佐成王。”她语气平静又带启发之意,像是在借古论今。
马清的脑中闪过过往学问时的片段,关于墨家的一些传言与史记中的零碎记载。
墨家学派最终是消亡了。所谓存在就是合理,一切的消亡自然是因为存在着不合理。
墨家的消亡固然也有很多外在的不合理原因,却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内在原因。
其中有两个很根本:
一是墨家提出“兼爱”,又强调“尚同”。兼爱要求平等,而尚同强调政令的一致与绝对服从,若掌握权力的领头人并非圣人,那就会形成组织内的另一种压迫,反而和他们的平等理念相悖;而且墨家又以鬼神威慑推行道德,又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无二。
二是违背人性。人的爱有亲疏之分,不可能人人平等的兼爱。要求苦行般的人人节俭也不可能,人有追求美的需求,这就会产生很多仪式和艺术,而仪式和艺术又往往和节俭矛盾。
墨家内部强调绝对的权利,这就要求领头的巨子是圣人,如若不然,这个组织就很可怕。
墨家的开创者墨子就是圣人,他的弟子第二代巨子孟胜,率一百八十名墨者死守楚国阳城,最终集体自杀殉义,彰显墨家“重信义、轻生死”的价值观,也是一场悲剧性的殉道。
第四代巨子腹?践行墨家法规,大义灭亲杀了自己唯一的子嗣后,墨家就走向了衰亡,再无传人在江湖出现。
墨家在三百年后又出现,马清对这一代的巨子到底是什么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喜欢。
第57章 墨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