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9章 斩首结世仇 聚族分生死[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命人从国库中取来大量财物,堆在北门内城广场上,宣布在禁卫军、贵族家兵、民间……招募勇士,组织敢死队,准备反攻尔朱氏队伍。
     报名参战的人还不少。
     元子攸命人从中挑出一万精锐,排兵布阵,然后出城围攻尔朱拂律归队伍。
     但这些乌合之众尽管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仍然不是尔朱拂律归的对手。
     最后,这一万人死伤多半、大败而归。
     尔朱拂律归的1000人也有伤亡,于是撤军。
     眼看城中无人敢出城与反军作战,元子攸颜面尽失。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请战,元子攸派一万人给他。
     李苗率军绕到黄河上游,乘船下行。
     他命令在船上堆满干柴,淋上火油。
     顺流行进接近桥中河渚位置,点燃船只,军士转移到空船上。
     黄河河桥被烧断。
     不过,李苗的队伍遭到尔朱氏军士攻击,全军覆没。
     李苗也被斩杀。
     河桥烧断后,面对盘踞北中城的尔朱世隆,元子攸没有办法。
     同样地,面对墙垒坚固、军力充足的洛阳城防军,尔朱世隆也无可奈何。
     尔朱世隆与几位将领商量后,觉得坚守北中城,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决定北撤去长子县城。
     路上经过建州治所高都(丹谷),尔朱世隆派人到城下叫门,希望刺史陆希质给些粮草。
     陆希质断然拒绝。
     怒火中烧的契胡战士愤然攻城,瞬间杀进城里,将全城屠戮殆尽。
     陆希质在亲卫拼死保护下只身逃走。
     尔朱世隆这路人马在丹谷尽情发泄一通后,随即北上,进驻长子县城。
     ……
     元子攸得知尔朱世隆离开高都,便派车骑将军源子恭领一军进驻那里,修葺城墙,重新布防。
     ******
     尔朱荣死时,才38岁,正是如日中天年纪。
     魏国国土主要是5块:河南地(黄河以南)、河北地(黄河北、太行山东)、河内(黄河几字形内区域)、关中(长安为中心)、陇西(河西四郡及周边)。
     这5块国土中,有四块在尔朱荣的势力范围内,只有河南地基本在元子攸掌控之下。
     因为东南角的三徐(徐州、南徐州、东徐州)由尔朱仲远占据着。
     尔朱荣入洛阳时带着5000精骑兵。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尔朱荣根本没想过会出意外。
     他在这趟洛阳之行中,犯了三大错误:一个致命、一个至蠢、一个毁基业。
     致命错误就是藐视元子攸,当皇宫是自家后花园,来去无虞。
     至蠢错误是带着长子尔朱菩提。
     俗话说:宁让皇帝伐边、不让太子涉险。
     尔朱菩提相当于是他的太子。
     尔朱荣出外办事,应该先把尔朱菩提藏在安全地方保护起来。
     把尔朱菩提带在身边,愚蠢至极。
     毁基业错误是把元天穆也带在身边。
     元天穆之于尔朱荣,犹如丞相之于元首,怎么能乘坐同一架飞机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子攸临时召元天穆入京,就该警觉。后来回到洛阳,也不该和尔朱荣同出同入。
     所以,元子攸对尔朱荣的斩首行动,结果是把尔朱荣的中枢要员一锅端了:元首尔朱荣、太子尔朱菩提、丞相元天穆同时殒命。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尔朱家族集团顿时群龙无首,立马出现争权夺利、互不买账、相互算计的情况。
     尔朱荣已经死掉的长子尔朱菩提其实才14岁,往下最大的儿子也才5岁。
     尔朱荣毕竟不是皇帝,他的儿子们的法律地位没有保障,年纪小就无法获得家族成员认可。
     这样一来,尔朱荣死后,家族几大巨头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家族利益。
     此外,尔朱氏家族几大巨头:
     1、尔朱天光:尔朱荣生前非常器重他,着力培养,想让他做自己儿子的首席辅佐。
     尔朱天光此时担任雍州刺史,掌控关中及陇西一带。
     可能是因为距离太远,也可能忌惮堂弟尔朱天兆,叔叔尔朱世隆、尔朱仲远、尔朱度律、尔朱彦伯等人,他对于率军东出、为尔朱荣报仇之事,并不积极。
     2、尔朱兆:汾州刺史。
     他是尔朱荣后辈中战力最强的。
     尔朱兆反应最快。
     他收到叔叔被杀消息,他第一时间带兵奔赴晋阳,接管了尔朱家族中枢,稳住了阵脚。
     他为尔朱荣报仇的决心最坚定。
     3、尔朱仲远:徐州刺史、三徐行台。
     他是尔朱荣堂弟。
     堂兄被皇帝杀害,他立马宣布报仇,并领军西进,攻克了西兖州治所大梁(开封)。
     自己也从彭城移驻大梁,接着攻打虎牢。
     4、尔朱世隆:尔朱仲远亲弟,尔朱荣堂弟。
     他一直代表尔朱家族深耕洛阳,汉化最深。
     以前担任过领军将军,后因失职而被削职。
     现任尚书右仆射。
     他与尔朱兆有些矛盾。
     四巨头分三伙(尔朱仲远、尔朱世隆是一伙),实力非常接近,谁也不服谁。
     要交过手,一方展示霹雳手段、教训了另外两方,对方才会服软、听令。
     而这个过程就是内耗过程,往往给家族整体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是致命打击。
     ——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之前,汾州刺史尔朱兆将自己治所西河县移驻并州晋阳,接管了尔朱氏荣的太原王总部。
     后来尔朱世隆北来,驻扎长子城。
     尔朱兆便亲自率一路军队南下与叔父尔朱世隆会合,共同商量讨伐元子攸的办法。
     两人决定先另立一位新皇帝再说。
     有了新皇帝,方便对全国军队发号施令。
     他们挑中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因为他是尔朱荣正妻北乡长公主的侄子,一向来往密切,得到尔朱荣各种帮助。
     尔朱兆派人与元晔商量,元晔一口答应了。
     于是,在尔朱世隆、尔朱兆支持下,元晔在晋阳(太原)称帝,年号建明。
     随即,建明帝元晔任命尔朱兆为大将军,晋爵颖川郡王;尔朱世隆为尚书令,晋爵乐平王;尔朱度律为太尉,晋爵常山王。
     同时,元晔以明诏的形式,任命了许多尔朱氏家族官员,如尔朱彦伯为侍中,晋爵博陵王;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晋爵彭城王;尔朱天光为尚书令兼关西大行台、开府仪同三司,晋爵陇西王。……等等。
     此时,尔朱荣被皇帝杀害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尔朱氏家族也开始全国串联,几股力量谋划联合攻打洛阳。
     主要力量包括:
     1、尔朱兆、尔朱世隆二人主持的晋阳~长子城。
     2、尔朱天光、贺拔岳为主的泾州部。
     3、尔朱仲远为主的徐州(东行台)部。
     不久,三部同时行动,尔朱世隆从北、尔朱仲远从东、尔朱天光从西,向洛阳夹击而来。
    喜欢。
  

第539章 斩首结世仇 聚族分生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