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5章 成长[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学会走路就开始骑马,骑术高超;
     八岁练刀。12岁拜一位剑道名家为师,改练剑术。
     15岁,尔朱荣在部落里挑选精壮骑手300人,组成一支死士卫队。
     这300人,每人配两匹骏马,穿顶级甲胄,购买最合适的兵器……人人武装到了牙齿。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尔朱荣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也给他们定下最严酷的规矩:无论是狩猎,还是对敌作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进,立功受赏,死则厚恤家人;后退,斩!且祸及家人。
     他手下这些契胡族子弟,本就是刚烈男儿,在尔朱荣训练下,很快成为一支草原雄狮般的队伍。
     16岁时,尔朱荣在父亲尔朱新兴支持下,以300卫队为核心,把队伍扩大到3000人。
     3000人、6000骑。战力爆表。
     萧西风经常观察尔朱荣,知道他不久就会一飞冲天。
     名册上的第二人高欢,比尔朱荣小3岁。
     此刻,这名少年正在北方六镇中的怀朔镇里艰难度日。
     高欢其实是汉人,祖上来自渤海大族高氏。
     他的六世祖高隐,做过晋朝玄菟郡(朝鲜境内)太守;五世祖高庆、高祖高泰,均为慕容氏燕国(前、后燕)高官。
     高欢的曾祖高湖,以后燕前将军身份投降北魏,被授予右将军、凉州刺史职位。
     高欢的爷爷高谧是高湖第三子。
     高谧幼时极其聪明,被选作太子拓跋弘的伴读。
     高谧由侍御中散入官场,做过秘书郎、兰台御史,累迁至治书侍御史。一直得到拓跋弘欣赏。
     拓跋弘亲政后,干了一件劲爆的事:诛杀母亲冯太后的情人李奕及兄长李敷。
     李奕、李敷之死,是皇帝拓跋弘命人设的一个局。
     这个局,就是高谧经手操办的。
     具体情况是:相州刺史李欣是李敷、李奕兄弟的同族好友,因贪腐案被下狱。
     正当此时,拓跋弘的长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一心逗弄孙子,放手让16岁皇帝亲政。
     皇帝拓跋弘抓住机会,派高谧去复查此案。
     结果,李欣翻供,咬到同族高官李敷、李奕兄弟头上。
     最后,李欣被判无罪,擢升侍中、司空。
     李敷、李奕兄弟被判斩立决。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里面猫腻太大,更何况是聪慧睿智的冯太后。
     但冯太后当时并没说什么。
     再后来,18岁皇帝拓跋弘进行一系列神操作:禅位给5岁儿子拓跋宏,自己做太上皇,将冯太后从垂帘听政位置上挤开。
     母子正式开始斗法。
     而最后结局是:太上皇拓跋弘23岁时莫名其妙死去,冯太后重新垂帘听政。
     高谧作为“李敷、李奕案”的主审官,本无活路。
     但冯太后是真正的伟人,她考虑到高谧被前皇帝支配的无奈,也不愿制造更深的胡汉沟壑,便没对高谧灭族,只是将他家族发配到怀朔镇成为军户,并改鲜卑姓“贺六”。
     高欢的鲜卑名叫贺六浑。
     军户制是北魏六镇的屯田兵制度。
     镇将府按照军户家中人口,分配一定数量土地,自家耕种粮食、畜养牲口,不用负担“租、庸、调”。
     但是在籍军士需参加定期集训,战时自带装备随军队出战。
     如果是走投无路的普通流民,成为军户不啻于一步登天。
     但是,官宦世家的高家一下子由首都流放边镇,成了军户。这对高欢之父高树生,无异是灭顶之灾。
     高树生从此沉沦,终日借酒浇愁,一副生不如死姿态。
     高欢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高树生把他交给大女儿高娄斤抚养。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高欢注定与众不同。
     因为,即便父亲高树生的生活态度是混吃等死,但与生俱来的气质、谈吐、节操等东西,还是润物无声影响着高欢的人格、世界观、处事方式。
     大姐高娄斤作为曾经的高门大户长女,尽管遭逢命运跌宕,但不经意间显露的大家风范,更是深入高欢骨髓。
     萧西风见到,高欢在丰富精神食粮和贫乏物质供给环境里,就这么矛盾而协调地成长着。
    喜欢。
  

第495章 成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