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5章 噩耗[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后,无论是黄河沿岸还是渭水边的堡垒里,后秦军只见到蒙着牛皮的船只在水里行走,却见不到人。
     当地百姓惊为神灵。
     刘裕为了配合王镇恶,在几处发动猛攻,吸引敌军火力。
     王镇恶的大批船只,很快来到长安城北边的渭桥南岸。
     他命令军士们饱餐一顿,只带武器,弃船上岸。并对大伙说:此地距离长安城北门就几里路。咱们要么攻破长安城,建功立业。要么战死,尸骨无存。
     众人激情澎湃。王镇恶也是猛人,一马当先,向渭桥守军发起进攻。
     手下军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很快击垮后秦军。
     城内的皇帝姚泓收到消息,率军赶来来援,半路与自家溃军相遇,自己带的人也被冲散。
     姚泓在几个亲卫掩护下逃回皇宫,关上宫门坚守。
     王镇恶就这样轻松拿下长安城。
     其实,如果不是沈田子的人马消灭了长安城近一万守军,王镇恶的队伍能否攻进长安城,真的难说。
     因为,长安城是古老首都,城墙被历代翻修加强,防御工事可以说是天底下首屈一指。
     后秦皇帝姚泓手头没有多少军队,所以才干脆放弃守城,改为守卫皇宫,等待城外援军。
     王镇恶的军队损失不大,接管了长安城四面城门防务。只有皇宫还在后秦皇帝手里。
     各地秦军收到晋军攻打长安城消息,从几个方向赶来勤王。
     可是到了长安城下一看,四道城门都是晋国军队把守,城墙全是插着晋军旗帜。
     秦军军心溃散,纷纷四面逃离,去寻找、投奔其他主人。
     后秦皇帝姚泓知道了这些情况,走投无路,打开皇宫门,向王镇恶投降。
     至此,后秦灭亡。共历三帝34年 。
     长安城是王镇恶的出生地、故土。他对军队下令:对百姓务必秋毫无犯。
     他的做法,得到长安城内6万多户、几十万各族人的认可。
     不久,晋国军事大都督刘裕进城,对王镇恶给予高度肯定。
     随即,刘裕将姚氏直系皇族一百余口屠灭;将后秦皇帝姚泓押往建邺,当街斩杀,陈尸于市;后秦旁系皇族也押往建邺看管。
     后秦国立国之地是中原古都长安,底蕴深厚。刘裕命令将皇宫、国库里许多文物、典籍等宝贝运往建邺。
     后秦国内,羌族人有十几万人,他们全体集合,向西逃窜。
     刘裕命令沈林子率军追击。
     沈林子杀敌几千,俘虏回来一万多人。
     王镇恶进入长安城后,将国库、皇宫里的财物偷偷搞走很大一部分。刘裕听说后只是一笑了之。
     刘裕将后秦国库、内府钱财,全部赏赐给将士们。
     后秦被灭,晋国国土面积大增,对手除了原来的强敌北魏外,现在多了一个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国。
     大夏国国力也十分强大,骑兵凶悍,比后秦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鉴于此种情况,刘裕在长安城未央宫与北伐功臣们商议国事,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
     结果除了沈家两兄弟,其他人都不支持他的意见。
     刘裕只得作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裕亲率大军灭了后秦,这样的功业,比司马炎灭蜀汉还要伟大得多。加九锡这种美事,自然而然提上议事日程。
     他的随军长史王弘,是前丞相王导曾孙,前司徒王珣长子。这样的高门大族嫡系子弟,最有资格去办理“加九锡”这种高大上的事情。
     刘裕悄悄派出亲信卫队,护送王弘回建邺去。
     建邺城。
     刘穆之坐镇太尉府东府,与大世子刘义符一道,全权处理朝政大事。
     他忽然听说随军长史王弘回到了建邺,正在与皇帝讨论为太尉刘裕加九锡之事,顿感血流不畅。
     他有些搞不懂:这么大的事,主公为何瞒着自己。
     他端坐不动,仔细回忆自己行事为人的一点一滴,检讨一下功过得失,看看哪些方面令主公不满意。
     ——北府军将领刘裕决定起事讨伐桓玄,向何无忌征询主簿人选,何无忌举荐了自己。
     从此以后,自己对主公未有一丝一毫贰心。
     讨桓玄、伐卢循、灭南燕、平刘毅、收西蜀、杀诸葛长民、灭后秦…
     在这桩桩件件大事过程中,主公只需考虑军事问题:讨伐战略、将士调动、行军路线、进攻法术…
     钱财筹划、粮草供给、朝务处置、后方情报收集…这些事,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
     ——自己唯一的缺点是贪吃,是真正的口舌之福,不是贪财的意思。自己并不需要多少钱财。
     贪吃时还喜欢热闹,有时一顿饭,邀请许多人一起进餐。
     ——当然,都是公款吃喝。
     主公也知道这点。自己并不避讳他。
     按说,主公不会因为这点事对自己起疑吧?
     刘穆之就这样坐那思考着。他没注意到,已是夜深了。厨房的下人一直等着他吩咐传菜开餐。
     因为老爷交代过:在他琢磨事情时,不要打搅他。
     即便错过对他最要紧的进餐时间,也不行。
     过了半夜,厨房的下人实在觉得不对劲,于是向值守卫士反应情况异常。
     卫士们报告给都尉,都尉报告参军。参军叫门不应,推门进去,见到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大人倒在地上。
     走过去,摸摸手、额,冰冷。搭脉,没了脉相。
     参军一面吩咐来人去请太医,一面命人去通知大世子刘义符大人。
     太尉府里,顿时乱做一团。
     不是太尉府家人出了什么事,而是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大人出了事。
     ……
     不久,远在几千里外的长安城临时大都督府,同时收到了来自建邺城的情报、消息,都是报告同一件事:刘穆之大人去世了。
     另一位随军长史王修,进来如实禀明建邺城消息时,刘裕听了,只觉得胸口被堵住,眼前金星闪烁。
     他闭眼低头,等晕眩过去,以干涩嗓声问道:“你说什么?”
     王修见大都督脸色苍白,冷汗直冒,强忍惊慌把消息复述一遍。
     刘裕这次听得更清楚。
     他一拳砸在身前案桌上。
     案桌应声缺了一角,垮塌下去。
    喜欢。
  

第285章 噩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