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5章 巨变[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城,侵入汉人居住地抢掠。
     这也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冻死饿死是死,南下抢掠大不了也就一死。横竖是个死,南下攻打汉人的结果往往不但不是死,还能活得美滋滋。
     这是匈奴人的生路,也是他们无惧与汉人开战的原因。
     这时,匈奴人的生路,对应的就是大汉北地人民的死路。
     汉人必定要自保、抵抗、反击、乃至主动征伐…
     汉、匈战争历久不断,仇恨越来越深,就是这么形成的。
     王西风被扣在匈奴的这些年,正巧是北方气候暖和的几年。
     匈奴人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也就无心刀口舔血、南下抢掠。
     可是,与此同时的大汉国内,却掀起了一场巨大的腥风血雨。
     燕王刘旦、上官家族、鄂邑长公主与霍光的争斗公开化。
     先是燕王弹劾霍光把持朝政、蒙蔽皇帝、有谋逆之心。
     这一招很快被霍光联手皇帝破局。
     接着,鄂邑长公主设下“鸿门宴”,请霍光吃席。准备由上官桀父子将霍光在席间击杀。
     可惜出了内奸 。
     鄂邑长公主家有个姓燕的门客,听到了主人家的密谋,便把这消息告诉了自己父亲、稻田使者燕仓。
     这个年代的主粮是小麦、小米(粟)、大豆等,原来楚地的水稻正由朝廷主导,向北方推广。
     燕仓担任的稻田使者,就是朝廷的水稻推广办主任。
     他的顶头上司是杨敞,司马迁的女婿。霍光刚刚把杨敞由搜粟都尉提拔成大司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燕仓把儿子在长公主府听到的消息,报告给杨敞。
     杨敞一听,吓坏了。
     把这消息上报,那是把长公主、上官家父子、燕王刘旦往死里得罪。
     万一他们成功,杨家一定被夷灭九族。
     可是不上报,霍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心里多少有点歉疚。
     关键是,杨敞考虑:霍光手上军队比对方多,如果准备充分,独挑几家,未必不能获胜。
     杨敞最担心的是:霍光早就了然于胸,布置停当,等着对手入彀。
     而自己却知情不报。霍光得手后,自己全家团灭是走不掉的。
     杨敞迅速左思右想,决定采取一个颇为万全的办法:他立即修书一封,称病请长假,离京去疗养。同时,把燕仓的情报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是霍光嫡系,一听这消息,不管真假,先找霍光报告。
     于是,不到一月功夫,上官家被夷平。属上官家父子一派的全部诛灭。
     上官家只剩下一位姓上官的,那就是皇帝刘弗陵的老婆、上官皇后。
     她之所以留下性命,不是因为她是皇后,而是因为她的母亲是霍光的女儿。
     也就是说,她既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是霍光的外孙女。
     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先后自杀。
     霍光趁此机会,顺手把宿敌桑弘羊一家也给灭了。
     徐又成没有参与倒霍行动。得以保命。但降职到郡国任郡丞。
     燕仓、杜延年告密有功,被封侯。
     杨敞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料:无功无过。或者说,功过相抵。既没得奖也没受罚。
     这一年,是刘弗陵皇帝始元6年,也是新年号元凤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0年。
    喜欢。
  

第115章 巨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