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会议之后,众人是走在出殿的宫道上,而此时殿外已是月朗星稀之景了。
“杨阁慢点。来长卿扶您。”
张书缘跟在众人的身后,而温体仁则是极为谦和的扶着杨景辰。
瞧见这一幕,张书缘忽然就感觉到,方才的那一幕,或许并不是他杨景辰想不出比自己好的办法,而推出的说辞了。
“看来这杨景辰当真是老的不行了,这内阁怕是得添新进卒了……”
“钱阁来我背您出殿”。
心里嘀咕了一声,张书缘便走到了钱龙锡身旁,出手搀他起身。
“来杨阁慢点,屋外风大,您老先穿好大氅。”
“是啊,屋外风大,诸位还是先穿好大氅吧,以免染了风寒怠慢了朝政。”
与张书缘一同上前的还有李邦华这位年轻的辅臣。
“多谢两位阁部了。不过此事就交给侍卫们来办吧。”
钱龙锡是感激的开口。
“诶,钱阁这说的哪里话,你我三人共事了这么久,再说您这腿也是因大战而造成的,我等二人怎能弃之不顾?您老啊就别客气了。”
李邦华是微微一笑,转而就背起了钱龙锡,搞的张书缘就只能是去挪轮椅了。
“多谢诸位呐,嗨,这人老了腿脚就不利索了。麻烦了诸位了啊。”
这与钱龙锡这边不同,杨景辰那边则是围着一群人,但他在此时也是颇为的无奈,但没办法,这一天的论政就已经是耗费了他全部的精力了,根本没法靠自己走出皇宫。
“哎呦,载甫(杨景辰的字)啊。老夫早就劝你要多活动活动了,你不听,这倒好,我这老家伙还没走不动,你反倒是不行了。”
人群里的王永光见此,倒是没摆架子,反而是出言打趣了一番。
“哎呦我的王大人哟,不是载甫不想动,而是这政务太多了。若载甫不忙该如何对得起吾皇对我的栽培啊。”
而杨景辰此时,是在朝里担任着太子太保和文渊阁大学士之职,每日负责的事情有很多,有跟朱由检研经,在文渊阁里处理奏疏,亦或是分析政务为朝廷出谋划策。
说实在的,这杨景辰也不愧位极人臣之名,自他在元年进入内阁之后,就没少给朱由检提意见,虽然他的意见里是有不少的内容都掺杂了私利。
但不得不说,在他那诸多的谏言中,也还是有不少地方是对朝廷有益的。
比如,他在研经时就曾多次向朱由检提过百姓之难,希望朝廷能够停止加派之事减轻百姓负担。
亦或是,在京营贪墨案发后,他也在曾上疏请愿,请朱由检相加审查各地军旅的战功。
除了这两大事项外,他也曾与张书缘南下之时,请奏领取了整饬军务之事,并上疏详细论述了京营中的流弊,与李邦华一道清理了不少弊事。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书缘的眼里,这杨景辰倒也不失一位贤良的肱骨大臣之名。
就这样,众人就出了宫廷,张书缘与李邦华一道,帮钱龙锡坐上了轿子。
回到府上,随意的跟干娘吃了顿饭,张书缘便就去往了书房,匆匆的给吴应箕写了封要人信后,就沉沉的睡下了。
……
时间荏苒,眨眼间便就过去了七日。
在这七天内,东厂与五城兵马司是于城中各种巡逻,抓了不少乱嚼舌根的人,但同时也放了不少人从昭狱里出来。
这能够从昭狱出来的人,一种是因天灾影响了生计,在乱发牢骚的无心之人,而另一种则是那些人没有谈及到让朱由检去下罪己诏。
而对于东厂的这番操作,福王及新一代的东林党人还有孔家人,顿时就被搞懵了,心说这剧本不对啊!
你朱由检在听到有人骂你,不应该是怒不可遏,然后下令大范围捕杀那群人吗?
可这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朱由检压根早就不是从前那般模样了。不但下令让曹化淳严加甄别乱言之人,更是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里,挑选出了一间宅院交给了张书缘,让其去成立大明第一日报的总部了。
我们再说张书缘等内阁大臣。
自从见到了杨景辰身体快不行了之后,温体仁便就如同换了个人般,不但开始对他嘘寒问暖了起来,更是花费了大手笔给他杨景辰的儿子杨旬瑛,在吏部谋了个经历司主事的位置,且还用家私以祝贺杨旬瑛“入仕”的名义在南方送了他一百亩的上等田。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想着赶在他被致仕之前,能够向朱由检进言提一提自己出任内阁首辅之事。
当然,他温体仁除了要忙活这些事之外,还要督促各地的府衙尽快将去年的赋税清单,及现银物资送入京师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安置那些藩王子弟,没少去找李长庚等六部尚书讨价还价。
而除了温体仁是忙的脚不离地外,其他几人也是在忙着布置今年的各种计划。
孙承宗这个四朝国柱,是在忙着派人去陕山交界勘验地形,同时也计算着今年的所有军事花销开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自严那边,是在忙着翻阅史书寻找为朝廷开源的办法,同时也在完善支度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漏洞。
李邦华那边则更不用多说了,由于本身他就负责着京营整改之事,所以他这几日里不是忙着计算开销,就是跑去工部索要军事装备,裁汰老旧军械及训练新兵了。
李标和王永光这两个东浙二党的头头,那忙的更是飞起,他二人不但忙着跟李长庚商讨裁撤的名单,还要会面各部在京的中层官员,同时亦还要放着彼此间的坑蒙陷害。
而因己巳大战残疾了的钱龙锡,则是也没闲下来,反倒是大包大揽的将众人手中的奏疏批注的活儿,给集中到了自己手上。
见此情景,朱由检就很是满意,同时也露出了自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发自肺腑的笑容,大手一挥就将钱龙锡和杨景辰给叫到了养心殿办公,三个人一同承包了所有的奏折!
你要问张书缘在干嘛?
自从跟朱由检开完了会后,他只在府上陪了干娘半天,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每日里不是忙着会见归来述职的各地商司郎中,就是拉着几位侍郎研究如何整备大明的商业,同时还要听取天津卫回传的新政实施情况,以及操办大明第一日报的事儿。
……
就这样,众人是一直忙忙碌碌,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稍作了暂停。
而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也就意味着大明要开启崇祯四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了。
于是,众人便停下手头的政务就去上朝了。
碍于今儿是新年过后的头一场朝会,于是奉天殿的
第261章 预算既定、回奔天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