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虽说这殷尚质于史书中的结局是战死沙场,但在官场一道中他也是属于那守旧一派,对于任何人的政治主张都不在意,只要是不打扰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
所以他今日自主上门的目的,自然便就是想探听出新政的针对方向,以免张书缘等人坏了自己的政绩。
……
“老先生说的没错,这皇帝苦,百姓更苦。”
画面再转向另外一边,跟这店铺的老板聊了许久,而这老板人还不错,不人云亦云知道朝廷难处,但知道归知道但他还是颇为有些无语的,因为这天下的大小商贾都共用同一套税率,这焉能在心理平衡?
所以,在知道他的想法之后,张书缘便起身离开了这里,并买了数件木质首饰,打算等回京后送给干娘及丫鬟当礼物。
来到大街上,正巧看到了殷尚质和孙居相在不远处谈论着什么。
“看来这殷尚质是来探我口风的,不过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摇了摇头,张书缘便装作没看到殷尚质在送礼,走近了两人身边就开口道。
“两位在聊什么呢?”
“哦,下官在向孙大人问好呢。”
“大人,此撩欲行贿于我,还请大人严查!”
轰的一下,孙居相丝毫没给殷尚质面子,立即就道出了此言。
“当真?!”
“大人,下官不敢行贿啊,这…这是下官存放在钱庄的三张票据,是请求孙大人在回京后帮忙转交给下官亲人的。”
殷尚质见状是赶忙解释,生怕被张书缘用这理由给拿了,将自己转交给中军都督府审判。
要知道,行贿罪虽然不至于被砍头,但其下场最少也要落得个罢官充军!
“是吗?那看来到是孙大人不近情谊了。”
“大人……”
“算了,这既然是殷大人有求于你,你便答应便是,再说这又不是什么苦差事。”
张书缘呵呵一笑,其实他不是不想管这事,而是打算用这事来当做抓手挟制殷尚质帮自己推行新商法。
其实,这也不怪殷尚质不小心,而是孙居相这家伙在朝中素以清操绝俗而着称,所以才逼得他不得不行此下策来探听虚实了。
“行了,既然殷大人过来了,那么就陪本阁走走吧。”
“是……”
见张书缘没追究,年约四十五的殷尚质便就松了口气,赶忙就充当起了向导带着他们去各个坊市巡视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画面在转向山东。
一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有百亩且装修豪横的府邸中,一位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正捧着数封秘信在看。
而在他的身旁环伺着十多位族亲及丫鬟。
没错,这个人正是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孔胤植。
“族长京中有何消息传来?”
见衍圣公孔胤植是沉默的看着密信,祖中的祖老们是交头接耳的议论不朽。
“唉,风雨欲来风满楼啊,此信诸位拿去看看。”
孔胤植无奈的捏了捏手,转而就将密信传递了出去。
“嘶!!这张书缘是要与我本家作对?”
一些看完密信的孔家人,瞬间就惊叹了起来。
“哼,敢跟我孔家作对,家主还请您代我天下学子奏请陛下,言此子祸乱朝纲!”
这说话的人是孔府中的管勾名叫孔君昊,而此人是孔胤植于族中的铁杆,掌握着孔府的祭田租税,也是他孔胤植侄子。
“唉,本公何曾不想,但依照这书信与传言看来,这张书缘仿佛是有种魔力一般,竟能引的陛下施行此政。而且想要劝阻又谈何容易?倘若容易,只怕这信都到不了我们这里,就被韩爌那帮子人给处理了。”
孔胤植说的没错,若是能用正常手段处理,那东林党人早就解决了。
“族长,那我等就只能是这么眼巴巴的瞧着,看着那厮一天天的将新商法推行到我们这里?”
“自然不可。君昊通知下去暂停我府上的一切海运,若陛下问起就说今年山东大旱,又恰逢白莲教作乱,导致货运受阻。”
“是。”
“还有派人去天津看看那新法的内容,若是严苛就迅速回传。”
“是,侄儿这就去办!”
……
孔府在忙着停运货物,同时下面人还散出流言来,维护衍圣公的家族地位。
而天津那边,在同孙居相、殷尚质二人巡察了两天后,张书缘便决定快刀斩乱麻了,也没搞什么见商会,直接就命户部的人出面将新税法的内容给张贴了出去。
而这布告的具体内容是。
一,坐贾行商,岁终按净利多寡需征商业所得税,年入五千两之内三十取其一、一万两之上三十取三、十万两之上者三十取十、年入三十万两以上则三十取十五。
二,自即日起免除辽饷、剿饷、盐课等附加杂税,只征市税、关钞、门摊、酒醋、契税、矿税及商业所得税等明载税种。
三,盐引归一,每引征正银或宝钞七百文。
……
十二,若有不遵此令、或无旨加派或仍收火耗者,被征之户可上告巡银局或清吏司,我司得知定不轻饶!
十三,若有不法者将按律惩处,轻则上交违律所得且罚款赃银三倍,重则抄家流放。
在看到这布告的一瞬间,整个天津卫便吵闹了起来,无数巨贾商人是纷纷叫骂,而静海等地方官则是在坐看他的笑话。
因为张书缘定的这税率太高了,高到了都让他们觉的这商人们都处于了无利可图的地步了。
而与这些大商人不同的是,一些小商人是显得很开心,因为张书缘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营压力。
虽然这百分之三的税率,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很高,但排除掉那些损耗,是足以让他们赚的比原先还要多了。
而就在这两极分化的舆论场中,仅用了五天,就有流言传了出来。
据毕际壮观察留意,这市井中突然就冒出一股流言,说什么津门西市白昼抽刃,商旅绝迹,哭声达海。
更有童谣在言“天津设牙人局,商贾入门先割股肉三两!”
……
“大人,这是近几日的舆情。您看……”
将搜集好的流言呈递给张书缘后,毕际壮便变的有些踌躇了起来。
“不用管,继续严加关注就好。”
“对了,城内商户情况如何?”
只看了一眼,张书缘就将手里的草纸给放了下去。
“大人,城内三百家商户,有九十余家暂停歇业,剩余之户看似是在徘徊观望,每日营业仅有两个时辰,而我城中物价也开始上涨了,涨幅有近昔日售价的半成。”
“恩,继续关注就好,勿要让其涨势过一成。对了,海港情况如何?”
“回大人,据下面人回禀,我天津的船运也被影响不小,有近三成的货船停摆了。”
“三成…,看来是那群人发力了。际壮去将吴郎中喊来,还有你让人去买些拓印托板回来,数量要多。”
“是!”
一声令下,毕际壮立马就去办了。
“唉,这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山东孔家的影子,要是有的话,还真希望借此搞死他。”
没错,在张书缘看来,这山东孔家就是一毒瘤,跟那一群投鼠忌器的二五仔似的,无论是谁来了,只要对方势大,它就会第一个带头投降……
喜欢。
第249章 新政实施、谣言四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