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陛下之方略提示,如若不然,臣还想不到此处……”
温体仁是长篇大论的说着,但其核心要点无外乎是三点,一是加大力度核查,二是立法惩戒,三是此想法全是幸得朱由检和张书缘的提醒。
听完了温体仁的话,这满朝文武尤其是东林党人对此是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他这一套说辞是想向陛下谄媚而已,哪儿有他说的那么忧国忧心的。
“恩,爱卿所言甚是。那么若是让你户部来操持此事,爱卿会如何施为?”
“回陛下,若臣操持,必先清查我朝近十年来的征收环节,然后再与张大人所言的“官绅一体纳粮”之政相合,推出监管之法。”
“恩,那人事方面,爱卿可有思虑?”
“启奏陛下,关于巡银局一案之人事任命,臣不敢妄言,全凭陛下做主!”
起初,温体仁还想拉六部九卿下场,将巡银局当做自己的刀子用。可经过方才的问责一事,他也不敢放开手脚玩了,只能是选择先迎合了皇帝整备了国家财政的事情再说。
“呵呵,温爱卿有大才,这样吧。除巡银局的堂官由朕亲自任命外,其余员外郎主事一应交由你来负责。李长庚。”
见温体仁这么会说话,朱由检就满意的笑了起来,心里更是想尽快将他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了。
而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除了张书缘专门提过这事之外,那就是这温体仁太过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臣在。”
见这大事就要这么草草的定下了,李长庚虽然有些无语,但还是站了出来听命。
而见巡银局要落地了,张书缘也振奋了起来,心里是直呼朱由检牛X。
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那个末代皇帝能收回此权利的。
当然,朱由检能收回这个权利,主要还是建立在他张书缘搞出的诸事之上。
“卿执掌吏部,这巡银局一案需卿好生配合温爱卿。”
“是,臣遵旨。”
朱由检的话音落下,那代表着大明的经济执法局就正式成立了。
而这巡银局虽然是在户部之下,但其堂官需要朱由检来任命,所以这也不怕他温体仁以后用此局,来拿捏自己或后世的皇帝了。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局一成,我朝定可荣光焕发!”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张书缘第一时间便出来道喜,引得东浙二党是痛骂不已。
而经过了此事,浙党人也发现了温体仁的变化,好似是这小子要自己单干一样。
“呵呵,众爱卿平身。各部可还有事陈奏?”
大手一挥,朱由检便让群臣站起来了。
“启奏陛下,奴婢有事启奏。”
就在众人无话可说之际,东厂提督曹化淳便躬身走了出来。
“讲。”
面对自家奴婢,朱由检就没那么客套了,直接就命令其开口说话。
“启禀陛下,据我东厂这半个月来的追缴罚没,所获赃款现银计五百六十八万两,退还有主田亩计三万七千四百顷,无人认领之田计七万两千六百余顷。”
曹化淳是恭敬的呈递着详细奏疏,而他的意思是,这群贪官污吏为了兼并土地,不知是做出了多少恶事,有几近七成的土地都找不到原主人。
当然,这些田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他们祖上的手笔,所以找不到其主人也在情理之中。
“恩,呈上来。应天府尹何在。”
“臣在。”
“朕命你即刻将这些无主之田,交给我北直隶各地县衙,无偿散发给各地百姓,每户得田不得少于一亩或超过三亩,缺少的田亩由上林苑监补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看着曹化淳交上来的奏疏,朱由检的一双手是捏的死紧,恨不得去杀光了那近两千人的名贪官污吏。
可这还是那句话,杀人好说,可杀完人的影响就不好控制了。
“臣刘宗周谨遵圣命,两个月后,臣定会亲自巡查此事。”
瞧见毕自严受创了,刘宗周就感觉到了进入内阁的机会,于是他便就立下军令状,保证一定将此事给办的是漂漂亮亮的。
看着各怀鬼胎的大明朝臣,一直没说话的张书缘就一个劲的在心里摇头苦笑。
“诸位臣工还有没有事奏了?”
此时的群臣是处于一阵混沌之中,总感觉今儿发生的事是实在太过不可思议了,且让他们头脑发胀。
“既然没有事奏,那张爱卿,凌爱卿,你二人所筹划的新法可有了眉目?”
见群臣好似是没事可说,朱由检便当庭问起了张书缘“新商税”的事了。
“启奏陛下,近来我与凌大人等商讨不断,收集各省数数,如此还需时间筹措。”
听到朱由检的问话,张书缘便站出来恭敬的回答了。
张书缘不是此时的腐儒,知道财政之事不可简单的一刀切,因为大明地方的发展情况实在是差距过大,若是一刀切不好,那直接就会导致全局崩盘的后果。
听到这话,朱由检就叹了一声,心说幸好眼下抓了一批罪臣,如若不然那自己肯定是要去搞各种加派的。
没错,虽然这眼下朝廷征的税,经过了张书缘的干预,没达到历史上的恐怖程度,但实际情况也着实是不低,若是再行加派,只怕用不了多久,百姓们就会因食不果腹而起义了。
见事情都拖了半个月了,还没个眉目出来,这东浙二人就意味是大理寺给他下绊子了,下意识就配合了起来。
“启奏陛下,臣要弹劾汾阳郡王,内阁辅臣张书缘!”
说这话的人,是东林党的一都察院御史名曰马驰英,这位御史年约三十七,相貌老成持重,仪态大方。
这在史书中,他在崇祯的最后一年里担任了右都副御史之职。
当然了,关于这位的事迹记载就很少了,只知道他是出自浙江籍。
“哦?马爱卿你要弹劾张爱卿什么?”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就很纳闷,心说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有人不怕死?
“臣参张大人,蒙受帝君顾命之重事,泄泄沓沓,视若缓务,不急我朝之所急,有负社稷之嫌。故此臣恳请陛下立赐罢斥,以儆怠臣!”
仿佛是被抓到了张书缘的小辫子一样,一众东林言官便就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喜欢。
第245章 朱由检的手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