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白莲教登场、内阁各怀鬼胎[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位此等骇事不亚于我朝走私之乱,我等还是尽快票拟呈递给陛下较好。”
     由于此时内阁首辅的位置空缺,毕自严这个次辅便承担起了领头人的作用。
     “阁老所言极是。”
     话音落下,众人便围坐到了一起,开始商议此事该交给谁去做了。
     “张阁,你年少有为,是我朝当之无愧第一才俊,此事依你看来该交由谁合适?”
     落座之后,毕自严是极为严肃的看着张书缘开口。
     而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张书缘,自然是因他这三年来的功绩。
     说实在的,在这满朝文武之中,跟皇帝关系好的臣子有很多,但在大明两百多年光阴里却没有多少人能有胆魄能做出张书缘所做的事来。
     “这……回禀阁老,下官建议将此事交由干厉之员为好。若要下官举荐的话,下官举荐山西府都指挥使顾继绅,或布政使黄宗羲。”
     “忠清二人兹忠提国,刚到任上便以不畏强权之势展开了割弊之政,不但使我山西府官场晴朗,他更是救济了我朝无数百姓。在山西府有十分之高的名望。”
     没错,自从黄宗羲、顾继绅、及王夫之到任以后,他们三人是越聊越有共同话题,他们认为大明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坏事,这根就坏在了民间豪族的身上,于是他们三人果断便开始翻旧账打劣绅了。
     “恩。”
     听到张书缘举荐的人,众人也是点了点头。
     不过,在这点头应承之间,众人也是各抒己见。
     温体仁是举荐将此事交给钱象坤这个门生古旧来做。
     李邦华则是举荐河南巡抚耿如杞。
     至于被留任内阁勘用的李标、王永光、杨景辰三人则各举荐刚刚升任刑部右侍郎沈演、新任蓟辽总督曹文衡,以及工部左侍郎的程启南等一十三人,共毕自严挑选。
     听着众人的言语,毕自严就盘复起了其中的利弊。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用什么人处理事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在处理事情之中,自己或自己的党派能获得什么。
     毕自严虽然不喜结党,以无党之人自居,但眼下这个时局,他觉的自己也到了那不得不站队的地步了。
     的确,就眼下时局而言,三党受创,但东林未死,浙党仍在,而除了这两大势力之外,而朝中还隐约的出现了一股温党的势力,以及勋贵方面也在借助军校及己巳战功一事,在慢慢的恢复往日荣光。
     只不过,勋贵的荣光是在恢复,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能回到先前的奢靡状态,而是指的他们正在往洪武爷时期的地位恢复!
     所以,照此看来,那未来的争斗肯定是会愈演愈烈的,而自己想要立足于朝中就势必要寻得一靠山,才能安心做事。
     当然了,除了寻找靠山以外,这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安心做事,那就是皇帝能够在一年到两年之内收回一切在外权利,完成中央集权!
     ……
     故作迟疑的想了三息,毕自严便觉得独断纲常一次了。
     “诸位同僚,这事急从权,老夫也就不跟诸位打什么弯弯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阁老的是意思是……”
     一听这话,除了张书缘外,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老夫的意思是勘用新人。诸位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李标、王永光、杨景辰三人就有些怒了,而温体仁和李邦华则是没什么表态。
     在温体仁看来,只要不用那些个东林老臣那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像这种大事,并不是沈演他们这种刚刚进入中枢的人能够解决的。
     而李邦华之所以没表态,则是看不上李标他们说的这几人,总感觉这几人中只有曹文衡可堪大用,其余之人不过是自家党内推出的绣花枕头,至于温体仁举荐的人,他都没想就认为那钱象坤是温体仁布局立功的棋子。
     没错,经历了这么多事,朝中不光有了内阁的人事变动,就连六部之中也有不小的变化,而其中有些是战死沙场了,有些是被查出跟走私兼并有关,当然其中也有些是年事已高自己请辞的。
     “阁老可否明示?”
     见毕自严似乎要偏向张书缘那边了,李标等人就开始明里暗里的威胁。
     “杨阁,这话还听不明白?什么叫新人?这自当是如幼犊一般,只有这类人才可办了如此大事。阁老,温某可说的对。”
     见杨景晨等人威胁毕自严,温体仁赶忙就出言庇护了。
     “恩,温阁所言甚是,这白莲教一案,历经我朝多少次打压?可无论是谁出手都无法彻底灭杀此伙贼人,所以老夫便打算启用张阁所举荐之人,一来黄布政使有能力治理诺大的山西府,二来黄布政使等人不通权贵,三来此事又事关山西府一域,这岂能不用熟悉之人?”
     这句话一出,李标三人就没话说了。
     “好了,此事重大,我等还是勿要再议了,拟票吧!”
     毕自严说着就起草一份任命书,同时又命人拿来了自己的次辅大印,照着纸上有黄宗羲名字的地方就盖了上去。
     随着他做出了决定,温体仁便紧随其后表示了赞同,同时又以眼神示意张书缘说“书缘兄,老兄送你一场造化!”
     接收到温体仁的眼神之后,张书缘便笑着点了点头,也算是承接了他这一番好意。
     见着两个人投了票后,李邦华也点了点头向他示好,拿出自己的印章盖了上去。
     瞧见自党新一代的大牛都站到了对面,杨景辰便眯起了眼睛装作睡着了。而李标则是看了眼温体仁,然后便就深吸了口气,拿出了印章盖了上去。
     至于王永光则是举棋不定的左右观望。
     说实在的,他此时觉的,日后能位居首辅之位的人应当是温体仁才对,方才举荐的人也是在浑水摸鱼。可他没想到这温体仁却是站到了张书缘那边。
     迟疑了两息之后,王永光便就以“少不更事”的理由说服了自己,投了反对票。
     瞧见在场的七个人,有两个人没有盖章签字,毕自严也有些温怒了,但碍于自己无党,于是他就选择了忍气吞声。
     “既然此议已有结算,那老夫这边就去请司礼监李公公随我一同面圣,诸位同僚且先回归本位。其他事宜待老夫归来再言。”
     说罢,毕自严就火急火燎的去司礼监找人了。
     而大明的奏疏来往系统,一般都是先由通政司收集,然后送往司礼监登记拆封,然后再由司礼监递给给皇帝,经过皇帝过目后,再将一些极其重要且又拿不定主意的奏疏,送到内阁来做票拟讨论给意见。
     而这系统也只是崇祯及天启以前是这样的,但经过那些个奇葩皇帝的影响,这司礼监慢慢的便就变成了直接与内阁对接的角色了。
     而眼下的司礼监,虽然是保留了批红之权,但没朱由检点头,他们这红是批不下去的。
     所以毕自严还是得与其交好,毕竟内阁处理的很多奏疏都是要经过司礼监的,若是得罪了他们,那绝对是没自己什么好果子吃的……
    喜欢。
  

第242章 白莲教登场、内阁各怀鬼胎[2/2页]